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179)

作者:奇遇木木 时间:2024-05-02 07:19 标签:生子 种田文 重生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天作之合

  叶如尘笑道:“这是专门带来给圣上看的,麻烦通融一下。”
  侍卫大抵是信了的,毕竟这么奇怪的东西是第一次见,虽是代步却不同于寻常车马,可这么大个东西真的能入宫吗?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好决定, 这是恰好侍卫长过来,听完之后将自行车上下检查了一遍, 确定没有危险后放行了。
  御书房内,皇帝问道:“你可想好要做什么了?”
  叶如尘笑了笑,“陛下,臣做了个东西,就停在殿外,可要一看?”
  “哦?”皇帝来了精神,派人去叫安王也过来,自己兴致勃勃地走出殿外。
  看着阶下那两轮的木制车架,却有点失望,他还以为是像望远镜、烟花那种极特殊的东西。
  “这是什么?”皇帝问道。
  叶如尘介绍,“这叫自行车,无需牲畜拉,自己一个人就能骑上走。”
  叶如尘说着骑上自行车演示了一番,皇帝眼亮了一下,“倒也是新奇。”
  自行车还加了后座,叶如尘邀皇帝身边的元公公过来一试。
  元公公按照叶如尘说的在后面做好,心下颤巍巍,“叶大人,您可小心点,老奴这把骨头真不经摔。”
  “公公放心,抓紧了。”叶如尘勾起嘴角,眼底夹着几分狡黠,骑上车在殿前转了一圈又一圈,每次转小弯的时候都把元公公吓得哎呦哎呦直叫。
  “不错不错。”皇帝看得有意思,笑出了声,安王此时也来了,叶如尘停下,将元公公扶下车,笑眯眯问:“如何?”
  元公公捂着心口,“初时有些惊恐,生怕摔了,但叶大人骑得很稳,丝毫不颠簸,而且速度轻快。”
  叶如尘这才慢慢的说起了关于自行车的想法。
  牲畜拉车太贵,尤其是马,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且还需照看牲畜,喂养饲料等等,寻常百姓根本养不起,若是出门要么走路要么租车,极为不便,而且畜生受惊失控的事情常有发生。
  “臣认为,若是能造出不需人力牲畜拉车,骑上就能自己走,主动权控制在骑车人手中的代步工具的话,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养牛马驴的人家还是少的,当有了更便利实惠的代步工具,出行方便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往来沟通就会增加,有助于共同发展促进。
  “往近了说,官员们上朝、应卯,并不是每个人都坐马车,若能有一辆自行车,骑上就能走,想去哪里去哪里,岂不快捷。”
  要知道在城内行走,人流涌动,马车禁止疾行,速度不比自行车快,停车还要找专门的地方,防止马被人偷了。
  叶如尘几句话就说动了皇帝和安王殿下,转而又道:“但目前,这车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为什么?”安王问道。
  “这辆只是臣临时想办法做出来展示用的,看似无碍,但问题甚多。”
  叶如尘将车推到两人面前,仔细介绍分析各个部位。
  车架是木头做得的,虽然能用,但沉重易变形,容易损坏,并不耐用。
  最麻烦的部分是传动链条和轴承。
  叶如尘这辆车相似不同于现代自行车,他想了替代装置,设计将脚踏与后轮连接传动,虽然能骑动,但远远比不上现代自行车。
  而现代链条目前还做不出来,虽然大燕朝已经能练钢了,但要造几百个一模一样的小钢片一时半会还是很难的。
  再者“路”也是个大问题,燕京城天子脚下,路自然修得好,皇宫之内更是光滑平整。
  可乡野地方、城郊小路,都是土路坎坷难行的,一场雨后更是泥泞不堪,自行车根本不好走,况且还是没有橡胶的木制车轮。
  问题环环相扣,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所以这辆自行车目前来说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成本高实用性低,没有性价比可言。
  皇帝问道:“既如此,叶卿为何还要提出来?”
  叶如尘回答:“陛下,问题虽多,但不是不能解决,只要将技术一点点提上来,总有一天可以实现。”
  回到御书房,叶如尘拿出图纸展开,上面赫然是自行车各个部件详细图样,往后翻,还有可以拉货载人的三轮自行车,幼儿学步的儿童自行车。
  “技术可以提升,问题可以攻克,只要敢想敢做便,上天入地也不是不可能。”叶如尘说道。
  还有路的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点叶如尘在当年殿试时就提起过。
  如今水泥已经有不少地方使用,水利、建筑、国防均有涉足,但还远远不够,范围还能再进一步,普及水泥路,让大燕道路真正做到四通八达。
  叶如尘带自行车来并不是要现在推行自行车,而是以它为开端,说出自己的目的想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千年发展史,每一次大跨步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如栽培粮食、制作农具、驯化牲畜;再往后,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烧瓷制铜铸铁炼钢等等。”
  叶如尘道:“其实我们一直在不停的发明创造,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只是太慢了,我们被时间推着行走,数十年上百年才迈出重要的一步。”
  “如果有相关的人才汇聚一起,潜心研究,便能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造福百姓,迎来盛世王朝。”
  皇帝和安王都知道,叶如尘说得这些不是空话,只要有计划,他真能做到。
  陇州区区三年,这人就搞出来了一系列新事物,并且真正做到了普及;再往前还有硝石制冰,蜂窝煤,每一样看似不起眼,但都特别实用让人离不开,这些一点一滴汇集,也让大燕综合实力挺高了不少。
  还有那望远镜,因为材料稀缺只做出来三个,但玻璃的制作方法叶如尘有,虽然在陇州不能批量生产,可诺大的燕国能做到!
  【开拓新思维,开创新时代】
  前景展望的很美好,总要有个落脚地。
  叶如尘拿出他的职业规划。
  绕了一大圈,终于说出了切实想法,“臣想成立一个研究院,招揽人才,搞发明创造。”
  搞科研,一个人再聪明也是能力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不可小觑。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说教育也需要改革,不过动作太大不能着急,须得循序渐进,慢慢渗透。
  皇帝面色凝重,仔细读了读他的职业规划,然后递给元公公,“安王也看看。”
  历史上每一次变革都是血雨腥风,因为新政策的出现往往以冲撞旧派利益划分为代价。
  但叶如尘此法却并不不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有利的。
  虽说是耗了些人力财力,可除了户部会对新增固定支出皱眉外,对别的人来说并无干紧。
  安王表示支持赞赏,若是旁人提出,他只会觉得想法很好但难以实施,可叶如尘种种先例在前,令人信服!
  经过一整天的探讨,最终皇帝批示成立研究院。
  研究院无实权不掺政事,刚好国子监地广房屋教舍众多,便直接从其中划出一块先用着,后续根据需要再扩建。
  研究院设在国子监,但高于国子监。
  研究院可以有好几个院种,研究方向可以很广,不拘于某一项,就看招来的人才们想象力有多丰富。
  由于现今科技水平的局限,无论他人思想发散到何种地步,叶如尘作为总院长,以他的博识,都能给出合适的研究意见。
  只是成立初期,尚不能清晰的划分院中,还需慢慢发展。
  不过后续又叫来顾父,都是搞研究的,商讨后皇帝将农科府也并入研究院了,作为院种之一,改名农科院。
  至于人手,成立初期,先从新科进士中挑挑看,或有民间特殊人才也可被举荐入研究院。
  后期计划在国子监新增相关学科,带领更多年轻人走向科学研究,因为在这个时代无法细分物理、化学、生物等,所以直接称为“自然学”。
  届时国子监的学生除了可以科考入朝为官,感兴趣的也可直接考入研究院。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