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农场主(96)
卫靖泽找资料也是走马观花地看,不会仔细研究,也难怪还不如潘壮牛知道得多。
卫靖泽点点头,说:“这东西确实是有些意思。”
潘壮牛盖上箱子,说:“怎样?你也有兴趣?我觉得你确实可以养,可以下给河里的鱼吃,也可以给鸡吃,我看资料说,连猪都可以吃。这养蚯蚓的土,还可以做肥料。”
现在轮到潘壮牛给卫靖泽来安利了。
卫靖泽点头说:“是有这个想法,所以先看看你这个怎么样。”
潘壮牛更加高兴,说:“你养了,咱们还能够交流一下。”
卫靖泽便说:“当然可以了,我也是还没决定好。”
养鸡养猪都需要不少吃的,所以卫靖泽也在考虑,现在确实是更加倾向于养了。
见潘壮牛家养殖上没什么事儿,卫靖泽也就告辞回家了。
潘秋阳那边不需要卫靖泽操心那么多,一个是龙虾好养,另一个是潘秋阳这人自己有想法,也不需要卫靖泽多去指导。到五月底,潘秋阳的龙虾也养了两个月了,就可以开始出售了,养龙虾也是回本很快的一种办法。
而最近,潘秋阳找卫靖泽,问的多的是关于龙虾繁殖的问题。龙虾也是每年产卵两次,不过是在秋季和春季两个气温比较稳定的季节,而且龙虾是一夫一妻制的,到了繁育季,就会打洞钻进泥里,受精产卵。
所以,潘秋阳的这批龙虾出掉之后,还要进一到两次虾苗,不过潘秋阳说了,等到这批出去之后,再进一次虾苗,就不进了,中间休息一段时间,让池塘生态恢复一下,为自己第一次繁育小虾做准备。
卫靖泽觉得这样挺好,自己掌握了繁育和养殖技术,以后怎么着都能够赚钱的。
卫靖泽从潘壮牛家里出来的时候,大风又在外面等着了,这家伙还真是忠心得很。
对于卫靖泽想养蚯蚓的事儿,家里人都没意见,又不是靠这个盈利,买蚯蚓就是几百块的事儿,自己做蚯蚓箱,从外面挖一些比较肥的土壤回来,就可以开始养了。
第二天,卫靖泽就开始忙活着做蚯蚓箱,如今山上正在平整,取材也方便,卫靖泽就叮叮当当忙活开了。
虽然算不上手工达人,但卫靖泽的手艺还是不错的。
正忙活着呢,老汉从外面回来,挑着的筐子一放下,卫靖泽就觉得分量不对,伸头一看,竟然有两只花色的小狗。
老汉说:“这是别个母狗生了小狗,不想养了,送给我的。”
卫靖泽哦了一声,说:“那就养着吧,正好以后山上都需要狗帮忙巡逻。”
老汉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小狗一从筐子里出来,大风就十分好奇的跑了过去,在两只小狗身上闻来闻去,两只狗是白色的底子,有黑花和黄花,嘴部黑黑的,圆滚滚的,十分可爱。
一只大风也是养,两只小狗也是养,一起养着,倒是也不费事儿。吃住就跟大风一样就行了。
为了不亏待大风,卫靖泽都是去市里买了狗粮拖回来的,当然大风的零嘴也不少,什么肉骨头之类的就没少过,陈寒有了啥好东西,就留着,等江延宗过去了就取一下,给大风带回来。大风也是有很多人宠着的呢。
像大风这样通灵性的狗,也是十分受大家的欢迎的。
给小狗吃得狗粮,卫靖泽是先泡软了的,小狗们还吃得挺香。
下午,蚯蚓箱还没做完,亲戚家就打电话来了,村里有人想要卖正在下蛋的母鸡,让卫靖泽跑一趟。
卫靖泽准备在山上养个百只左右的鸡,所以当然立马就跑了一趟。
虽然农村没有城市里那些高科技,可是邻居之间的消息还是传的挺快的,有什么新鲜事儿,大妈大婶们一聊,全村的人就都知道了。如果只是传这样的好事就好了,只可惜大妈们还传各种不好的事儿。
卫靖泽收鸡的事儿,一晚上就被亲戚们传出去了,所以村子里有不少人都很心动,有母鸡的,正好想卖的,或者是缺钱的,都纷纷跟亲戚打招呼,让把卫靖泽叫过去收鸡。
卫靖泽收了鸡,都要两岁以下的,两岁以上的就不要了,两岁以下的已经下蛋的母鸡,是卫靖泽的收购标准,是不是两岁以下,有没有下蛋,是不是身体有病,卫靖泽摸一摸就知道了。
第81章 丰收了
要两岁以下的鸡,主要是卫靖泽准备在养了一年以后,还是要卖掉鸡的,三岁的鸡已经算比较老了,再老的鸡,肉就老了,柴了,不好吃了。
不过农村养到这么大岁数的鸡也不多见,一般是一岁多就吃掉了,从年头养到年尾过年,第二年开春又捉一批小鸡重新养。
卫靖泽给的价格高,大家算了算,都觉得划算,所以都愿意卖给他。卫靖泽是想着,反正卖鸡蛋也能够把本钱都收回来,所以不用担心。
卫靖泽收鸡,只要鸡不错,没毛病,就很痛快的收了,也不会像有些鸡贩子那样,挑三拣四,只想着抹掉一点零头,因此,卫靖泽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夸奖,连带着介绍生意也亲戚也颇为有面子。
“你家这侄子/外甥还真是有本事啊!别人都没这么痛快的。”
“那是!”
“长得也俊!”
“他以前当兵的!在部队里待了好些年呢!”
“是嘛?那结婚了吗?我家那边有个姑娘,长得好看,也能干……”
前面还好,听到后面,卫靖泽基本上是落荒而逃,我只是想顺顺利利地收鸡而已,并不想相亲啊!
“这孩子,不好意思了,害羞得很!”
“嗯,不过这样也好,不像有的人,有了点钱就乱来!”
远远地还飘来这么几句话,像大泥湾村书记那样的人,还真是不少见,大家也是嗤之以鼻的。
卫靖泽擦了擦汗,赶紧发动了三轮摩托车,三姑六婆要介绍媳妇是最可怕的事情了。
这两天下来,也有了四十多只鸡了,卫靖泽都放在山上围出来的地里,这片地一半是草地,一半是树林,鸡可以在草地刨食,也可以在树底下找虫子,总之肯定是生活很惬意的。
下蛋的话,有卫靖泽放了几个筐子,筐子里放上稻草,再在里面放一个鸡蛋做引蛋,或者放乒乓球,总之看上去像蛋的东西就可以,鸡就会明白,原来这里是下蛋的地方,不然鸡会把蛋下在杂草丛里,有时候人没找到,就成了野蛋,可能会被什么东西偷走吃掉了。
鸡除了吃草吃虫子,还要投食,卫靖泽每天投两次,一次是中午午饭前去投一次,还有一次是晚上捉回来之后,放在笼子里,再投一次食。
刚来的这些天,鸡在前两天有些受了惊吓,所以产蛋的鸡并不多,过了两天,鸡们平静了不少,又开始陆陆续续下蛋了。
这头几天的鸡蛋,卫靖泽是没有当成叉水村的土鸡蛋卖的,而是收了起来,除了自家吃,也准备留一些出来做种鸡蛋。为了让母鸡们产下受精卵,卫靖泽还将自家两只雄壮的公鸡放了进去。
老汉挖了几天藠头,挖了几筐。藠头也不需要种在菜地里,只需要在人少去的田埂、沟边、断崖边种上就可以,土壤松软,水分充足,藠头也不需要多管理,就能够长得很好。
不过老汉挖回了这么多,卫靖泽也是特别惊讶。
老汉说:“藠头这东西,不金贵,哪里都能长,长出来也多。”
一边说着,老汉选了一些比较大个壮实的,留出来准备秋天再种。
卫靖泽也蹲下来,帮着挑选了一些,说:“这么多,咱们也吃不完啊!要不送到光头那儿去?”
老汉嗯了一声,说:“咱们自己腌一点吃,瞎婆子也跟我打了招呼,说跟我买,估计晚上就会来。”
卫靖泽想了想,这样一分配,确实也不会浪费了。
晚上做饭,卫靖泽炒了一个藠头炒腊肉,确实是很好吃,气味没有葱那么浓烈,却又带着一些甘甜,比洋葱又多一些特别的滋味,跟藜蒿有的一拼了。
江延宗开口说:“爷爷,这藠头,分两筐去食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