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大宋广告商(195)

作者:四月葫芦 时间:2022-12-20 11:14 标签: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商战

  对照着《开封日报》上记载的铺面,前来购买铅笔的人络绎不绝。每家贩卖铅笔的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队,几家交通便利、铺面宽敞的书坊,一时之间,排队的人乌泱泱几乎望不到边。
  几位提前听到信,积极筹备起来的广告坊主,当真是被天上掉的铜钱砸了一脸,连忙各自筹划起广告宣传。
  除了定价和优惠活动罗月止不允许更改,其他的手段与话术,只要不违反行规,皆可任他们施为。
  铅笔之名犹如一阵旋风,顿时席卷京城。
  但那些不缺钱帛、自恃品味的士人,将铅笔视为粗鄙,照旧冷眼相待。
  ——直到有一本奇异的字帖在他们之中悄悄流传开来。
  这字帖和寻常字帖全然不同,摞起来厚厚的一册,并非是名人书法的拓片仿本。
  前二三十页……乃是一个个单独的笔画。
  黑墨格,浅红字,每个笔画都重复一整行,好像是要人按照印记一笔一笔去临摹,其细致程度,简直像是教导小儿开蒙一般。
  其余数十张,便是囫囵个的字了,那字迹纤细非常,却又硬朗出奇,是谁都没见过的模样。
  再仔细一看,这分明是本“铅笔字帖”!
  扉页还画有参考图,是在展示单钩持笔的方法。许多人看过此图方才明悟过来——怪不得他们写不顺当,谁能想到,握这硬邦邦的笔,竟要握得这么深!
  字帖中另有一句话,读来便是深深刺痛人心:
  “所谓‘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唯怠懒者重于正外物,而薄于正自身,此绝非君子立身之道。”
  曾大肆嫌弃铅笔难用的士子们,登时被刺得浑身难受,终于坐不住了。
  你说谁怠懒?
  你说谁不正自身?
  真是笑话……区区一支无毛的硬笔,这就用给你看!
  --------------------
  作者有话要说:
  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语出自此时尚未出生的陈师道,对不起了陈老师!


第152章 文艺之税
  就在字帖出现前后,京中的读书人之间,突然兴起了一阵新风潮。
  动不动就会有人在诗会、清谈会上显摆起书法来。
  明明一群书生聊天聊得正高兴,偏有人“起了兴致”,硬是要写上两句诗词,还不叫笔墨伺候,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掏出一支铅笔来。
  他抬手摘掉腊壳笔帽,佯装自然地摆开架势,在纸上刷刷刷就是几行小字——倒确实是比磨墨快些。
  硬笔的好处就在这时候显现出来了。
  没有软墨粗细浓淡的变化,铅笔字剥离了脂肉,铁画银钩,唯留瘦骨,反倒有种时人最爱的那股子白雪枯梅的禅意来。
  那运笔人笑得矜持:“唉……诗兴大发,实在等不得研磨,只能先以此物凑合。献丑、献丑了。”
  嘴上说是献丑,分明是等别人来夸。
  还真有那天真的人,看了他的笔迹赞叹道:“最近这铅笔的风头可是大得很。身边同窗都说此笔粗陋,不堪使用,但到仁兄手中却是运转自如,写出来的字颇有风骨啊!”
  于是持铅笔的人便心满意足地自谦起来,还积极主动地叫周围的人都试试。
  另有人见了这场面,忍不住小声拆台:“现下写字这位仁兄,前几日还大肆数落过铅笔的不好,今天当着诸位同窗的面,却装起欧阳询来了。”
  欧阳询乃是百年前的书法大家,其字体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摹仿。
  他的好友曾评价他写字时“不择纸笔,皆能如意”,技术到了家,用什么笔写字都能好看。
  好巧不巧,正与如今铅笔之风应和上了。
  崇尚书法的风气由天子始,自上而下铺展开,早已变成了整个士人阶层的习惯。
  多的是人想做欧阳询。
  于是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偷偷摸摸买了铅笔,关起门来埋头苦练。
  铅笔也好,字帖也好,飞速在士人之间流通开来。
  这股风气散播如此之快,少不了士人的逞强攀比。
  更少不了郑迟风这“探花郎”受人所托,从中添油加醋、推波助澜。
  他自然不是个无私助人的圣贤,转头便向罗月止讨要“报酬”。
  罗月止亦有所准备,没等他多说,直接给他送了十本更加精致的字帖。
  郑迟风的父亲俸禄不算太多,但家里住着官邸,仆从用度皆有皇家承担,宗族积蓄深厚,更有个姓黄的小娘养在家里受娘家扶持,郑家三郎君自然是不缺银钱的。
  故而比其钱帛,还是新奇的礼物更能叫他印象深刻。
  这十本字帖与之前流通在市场中的又有不同,每本要有五十页上下,厚度惊人。
  这还不是最稀奇的。
  最稀奇的是每页字帖之间都夹带有一张半透明的纸张,其纸薄如蝉翼,轻若无物,近可透光,能将下一页的内容完完整整透映过来。
  如此神奇的特性,好似专门为临摹转写而生的一般。
  罗月止解释道:“此乃糯米浆造的纸张,专用在临摹字帖上的,全天下仅此一家,金贵得很。这批字帖只做了百余册,尚未开售,便先便宜你吧。”
  郑迟风果真感兴趣,将这字帖翻来覆去看了好久,颇有爱不释手之意。
  等欣赏够了,郑迟风才突然回过劲来:“且慢,这字帖金贵,你又送了这么多本,我必定会拿出去给人炫耀炫耀……说白了不还是帮你宣传?好个抠门的商人,真是怎样都不吃亏。还说便宜我呢,我哪儿能占到你的便宜?”
  罗月止表情无辜:“这是怎么说的?你可知以后这字帖上市,一本要卖多少钱?”
  “多少钱?”
  罗月止伸出手指:“一贯钱。”
  郑迟风险些把他的宝贝折扇摔到地上:“一贯钱?罗小员外如此定价,不若直接到寨子里落草、拦路抢劫去好了。”
  “这纸张可是由糯米做成的。全天下由粮食做原料的商货,哪有便宜的呢?想要风雅,就得付出代价。”
  罗月止一本正经道:“这就叫做‘文艺税’,你可能听得懂?”
  郑迟风虽没听过这稀奇古怪的名词,但闻其字而通其意,不禁失笑:“奇谈怪论,但仔细想想也有些道理。”
  “往常酒水吃食、文房用具,品质相差不大,仅仅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也要比寻常商货卖得更贵一些。这不正是让人多掏了一份风雅钱、文艺税么?”
  罗月止莞尔:“正是此理。”
  郑迟风举起酒水在胸前:“算你能说会道,这‘税’我认下了。那便领受罗小员外相赠,待见了同僚友朋,定会将这字帖好生炫耀一番。”
  “多谢郑寺簿美意。”罗月止笑着同他碰杯,“日后若有还什么新奇物什,我们再来合作。”
  ……
  时值初夏,铅笔买卖之火爆,几乎无法言说,京郊的铅笔作坊全力运作起来,才能勉强供应上京中所需。
  京中好些商贩工匠,见有利可图,纷纷起了模仿之心。
  他们知道这笔叫做“铅笔”,就满街去采购铅粉,但无论怎么炼铅,也仿造不出那坚硬而顺滑的笔芯来,不由百思不得其解。
  罗月止这也算是无心插柳。一个参照后世习惯的起名方法,误打误撞,反倒成了个极有作用的防伪手段。
  罗月止有意提高生产效率,叫范管事从附近的村落当中挑选了许多汉子来作坊中帮忙,并要求他们对此工作保密,绝不许对外声张。
  农闲之时有份额外的工钱赚,月银又很是丰厚,农户们嘴巴自然闭得牢,至少短时间内,应当不会有人追查到铅笔的出处。
  罗月止交给各家“铅笔分销商”的地址,也是京中货物中转的库房,并非京外药庄中的作坊。
  在铅笔卖得如火如荼的日子里,并没有人知道——
  这铅笔背后的东家,竟是这位只喜欢帮他人做生意,自己从不涉及生产的广告行首罗月止。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大宋广告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