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大宋广告商(215)

作者:四月葫芦 时间:2022-12-20 11:14 标签: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商战

  “事情也没有严峻到如此境地。”罗月止仍旧温和,“我有一法可开财路,还请李通判垂听。”
  按照官府的思维,开通财路无非只有一种方法,便是想方设法地加税。
  但罗月止作为商人,想法却与官府截然不同。他想的办法简单说起来就是一句话:
  商人赞助修堤坝!
  如今世道,读书人金榜题名之后衣锦还乡,修修门前的道路,供街坊邻居行走方便,已然是能记入县志的仁善之举。
  但全没有商人发家致富之后,帮助故乡改善公共设施的风俗。
  一则是商人同官府关系乃是纳税与收税两方博弈,关系颇为尴尬;二是当世商人慈善事业大都集中在赠物施药、安置病老,就像赵宗楠与大相国寺所作的那样。
  可金榜提名的读书人手里能有几个钱?就拿王仲辅举例,他还是封了实差的,一个月到手的俸禄其实也没有几两银子,能养得起家里就很不错了。
  新科进士修路,也是象征性的修一修,基本顶不上什么改换天地的大用场。
  但商人确是富得流油。
  他们囊中不缺钱,只缺社会地位与尊敬!
  苏州乃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富硕之州,走南闯北、腰缠万贯的生意人遍地都是,比京城毫不逊色,倘若官府公开为堤坝招商,寻求商人赞助,只要是捐了钱的,便加以大肆公示,此事未必不能成。
  将商人赞助修堤的作为广而告之,全程报道。
  一方面可调动商人换取声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保证所有赞助账目透明公开,免除了官员遭遇诽谤,朝廷怀疑他们收受俸禄、贪污商钱的后顾之忧。
  若再进一步,则可将堤坝长度公开标价,根据所纳的钱帛多少,将堤坝分段其名,另刻仁商名姓义举于其上,由苏州才子作文以记之,传唱天下。
  此堤修筑得越是坚固,则其声名传唱的时日越久。
  风浪雨雪岿然不动,商人们自此青史留名也说不定。
  便叫世人都来看看,苏州仁商究竟是何等风范!
  罗月止的朗诵结束了,收回手臂,静静坐回椅子上,又是个安安静静的文弱书生。
  李大通判睁大了双眼,愣愣地看了他半晌说不出话来,舌头差点打结。
  “你……你究竟是什么人?”


第167章 小童记者
  罗月止温然而笑:“之前是广告商人,现在是得了官身的广告商人。”
  他方才说话说得口渴,此时话音落下,眼神逡巡着找水喝。
  可李禹卿想着要给这捐官人一个下马威,全程没给他上茶水,他低头看看,也不嫌简陋,从食案上举起半盏凉透的鱼汤来饮。
  李禹卿坐不住了,站起身来亲自招呼仆使:“快去上茶,再吊一碗热腾腾的鲜鱼汤来!”
  罗月止捧着汤盏,笑眯眯地看着他:“李通判慢些走路,不着急。”
  “这残羹剩菜便不吃了,怎能让提举用这些。”李禹卿抢过他手里的汤盏,“咣”地磕回桌案上,又一把握住他手臂,“这‘招商引资’的法子,还请罗提举再同我细细说上一遍!”
  罗月止哈哈一笑:“好说好说。”
  他挣出手腕,从怀里掏出厚厚一沓纸来:“此乃太湖堤招商引资策划书。李通判可细看。”
  李禹卿早前还说他今日是有备而来,却没想到他“备”得这么完全。
  这所谓“策划书”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李禹卿翻开这装订简易的书册,只见第一页便是“目录”,将招商引资涉及的事宜分门别类罗列清楚,极具体系。
  不仅如此,每项标题后皆数字。在罗月止的提醒下他才明白,只要比对着标题翻至相应页数,便可尽读其中内容,简直方便到难以置信。
  李禹卿心中费解。
  苏州乃是坊刻云集的文人之乡,百步一书坊绝非夸张,其印力比起京城都远胜一筹。很多朝廷修订的书籍,都是要千里迢迢运到苏州来制版印刷,而后再广发四海的。
  按理说书籍的刊印装订……也该是天下最先进的才是。
  可他却全然没读过这样的册子。
  究竟是什么样的脑袋,才能想出这样高效的阅读方法?
  在他心下大骇的时候,坐在一边的罗月止补充道:“此书是我凭借粗浅薄见所撰。”
  “其中涉及到修筑堤坝详细资费,我实在是不甚了解,便说得含混了些,可用不可用,仍待通判自己来考量。”
  “但如何将此事广传于豪商巨贾,收取赞助后又该如何将他们的事迹广而告之,却是我最擅长的领域,应当足以派得上用处。”
  李禹卿这便不说话了,全身心投入进策划书中去。
  待到罗月止慢吞吞喝完一整碗香醇的鲜鱼汤,李通判方才抬起头来,表情恍恍惚惚的,好似是受到了莫大冲击。
  “儒商典范,子贡之才……”
  这话听得次数够多了,罗月止并未放在心上,只是谦逊地笑了笑。汴京人爱做熏鱼熝鱼,唯独很少煲汤,他太久没喝到过合心意的鲜鱼汤,舌尖上甜滋滋的,兀自在回味着,舒舒服服半靠在椅子里,很没有气势的模样。
  但就是这软绵绵的架势,在李禹卿眼里才更显得深不可测。
  “你姓罗……罗氏书坊……”李禹卿猛地抬头,“难道几个月前从汴京运来的《壬午进士学报》和《杂文时报》便是罗提举所出?”
  若叫苏州主簿听了他现在这话,估计要当场绝倒。
  这位提举校勘公事的来头,他半个月前亲口跟通判交待过的,这人光想着清淤筑堤,是一个字都没往耳朵里进啊!
  罗月止点点头:“正是。”
  李禹卿将信将疑:“《壬午进士学报》送来苏州之后,在这里重新缮写模勒,这件事是我来跟进的。七十九张雕版,十余个工匠连刻了半月有余。你策划中所言之‘活字印刷’,当真只花了四日时间便排版完成?怎会有如此奇效?”
  罗月止坦然应答:“若无此效率,《开封日报》又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怕官长不信,我此番南下带了《开封日报》百余本,三十本沿途留在了黄州,剩下八十本日报就停在城外港口,另有活字匠造的参考书籍、广告概论,皆愿送予州中,以成官家传授知识之心。”
  李禹卿听完激动难以自抑,竟站起身面向北方一礼拜下:“官家圣明!遣罗提举至此,可解我州中之困!”
  儒教有云:“忠君爱国。”忠君是排在爱国前头的。
  故而罗月止也不是不能理解他此时的举动。
  他犹豫片刻,没有上手去搀扶,只等他自己收拾好情绪。
  ……
  罗月止在苏州多留了一段时间,亲自盯着苏州的工匠在《毕昇活字法营造要术》的指导下将泥活字一块块烧制成型。
  李通判受罗月止启发,对活字的需求非常迫切,以官府的名义振臂一呼,竟从各家书坊招揽出了三百余名雕版匠人汇聚官衙。
  这些匠人都是个中老手,灵悟力非凡,几乎是看一遍书便能弄懂其中关窍,活字的烤炉昼夜不息,匠造效率犹如旋风一般。
  工坊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直叫屋檐外头的雨水都蒸成了腾腾热气。
  罗月止瞠目结舌,这才对南方坊刻行业之发达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汴京城中,雕版匠人乃是各家书坊最宝贵的“资源”。就说罗家,以何人厚为首那十来个技艺精湛的雕版匠人,都是罗月止真金白银、好声好气供在书坊里的。甚至有两位师傅从前乃是雕刻玉石的碾玉匠,看罗氏书坊的月钱丰厚,心动不已,是一拍大腿当即决定转行过来……
  在他这“没见过世面”的汴京书商看来,想在几天时间内召集这么多能工巧匠,简直就跟做梦似的。
  李禹卿见状颇为自豪,捻捻胡须:“按这样的速度,朝廷的第一本《苏州日报》应当就在眼前了。”
  可谁知活字印刷术做得顺风顺水,却在其他的地方来了难处。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大宋广告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