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338)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李一笑了笑,“唐太宗自然也是人,自然也不是无坚不摧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代明君,是千古难出的伟大帝皇。”
  “他一面治理国家,一面又意识到天灾侵害的不仅仅是唐朝,同时也会影响到突厥,而且突厥地处更北方,受自然灾害影响应该更大。
  于是唐太宗立即派人去打探突厥内部情报,很快就得到反馈,那就是突厥受灾情况比他想象中的更为严重,而颉利可汗为了减少本部的损失,强行要求那些归附突厥的部族增缴税赋。
  在生死攸关面前,那些归附的部族都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并且推举位于大漠北部的薛延陀部首领乙失夷男可汗为可汗,试图通过彼此结盟共同对抗颉利可汗。
  但乙失夷男自知薛延陀的实力与突厥相差甚远,所以尽管有回纥、拔野古等部族的推举,但他还是表现得举棋不定。
  得知这一情报后,李世民立即派使者前往薛延陀,并敕封乙失夷男为薛延陀可汗,同时承诺与薛延陀共同夹击突厥。
  当时乙失夷男正面临被颉利可汗消灭的威胁,唐朝天子千里之外带来的这份诏书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于是他立即同意接受唐朝天子敕封,同时宣布成立薛延陀汗国。自此,薛延陀成为了唐朝在漠北的第一个附属国。
  与此同时,突厥内部的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又爆发了矛盾,突利可汗愤而投向唐朝。
  也正是颉利可汗众叛亲离,让唐太宗意识到这是一个北伐突厥的大好时机。
  贞观二年,唐太宗派军攻灭了长期依附于突厥的梁师都政权,一举收复河套地区。
  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十万大军兵分六路攻打突厥。
  贞观四年,李靖大军一路连破突厥,最终将颉利可汗擒获,自此盛极一时的东突厥汗国灭亡。“】
  李世民精神一振,琢磨着怎么更好的利用这些消息。
  【“天灾是一把双刃剑,他给大唐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
  “登基之初面对频繁的天灾和朝野间舆论的质疑,这时候的唐太宗处境可想而知是艰难的。
  然而他却在危险中看到了机会,并极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从而使大唐王朝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他本人也因这次成功绝地反击而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可汗”。”
  “军功带来威望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他也积极治理天灾下的大唐。”
  “为什么大唐的百姓那么爱戴唐太宗呢?因为唐太宗从始至终没有放弃他们。”
  “唐太宗在位23年,天灾几乎贯彻他的帝皇生涯,几乎没有一年是没有天灾人祸的,哪怕华夏史堪称一部抗灾史,但是这么频繁的概率,依然还是很少见的。
  换作任何一个皇帝,只怕都要绝望,但是他却不一样,他没有放弃,而且去战胜这些天灾,并且在这样的灾难下打造出一个贞观之治。”
  “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唐太宗反思自己,节俭克制,停建各个宫殿,大赦天下,派遣能干的大臣到地方赈灾,治理地方,开荒种田,重新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又疏通河道,治理洪水,据说当时好几个州甚至因此水上交通方便,发展起了渔业,制盐业等。
  在那个恐惧蝗虫的年代,他还率先吞吃蝗虫,表示抗击蝗灾的决心。一个皇帝做到这个地步,百姓还有什么害怕蝗虫的理由呢?
  而面对疫情,他在地方上设立医学博士,但是每州仅有一二十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采取了向疫区派送人员的方法,就是在这种中央协同地方的管理方法之下,那些疫情才没有扩散开来。
  还有很多措施,唐太宗不止一次表示,要仁政爱民,而他从来不止于言语,而是确切的落实下来。”
  “有多少人知道白居易《七德舞》呢?那是白居易有感于唐太宗在唐朝统一战争和开创贞观之治过程中的艰难,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写下了的著名诗篇。
  在诗里面他强调唐太宗“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什么是唐太宗的心?那是克己,是爱民。
  正因为唐太宗言行如一,所以朝野上下才能齐心协力一起渡过了贞观初期的灾荒,为开创贞观之治迈出了第一步。
  也正如《贞观政要》中所说,“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
  所以在民生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唐太宗才能在贞观三年冬天还派出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东突厥,并在第二年春天就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人心所向。”
  李一感叹道:“可以说放眼古代,唐朝都是国家治理较为成功的那一个,而我们心心念念的大唐盛世,就是这么一步步艰难又稳定的走出来的。”
  “人定胜天,这是我在唐太宗,在贞观一朝所看见的最坚定的信念。”
  “从来都是人创造历史,大唐盛世也不是注定的,而是贞观一朝的心血所在。”】
  在听见后面每一年的各种天灾,李世民就已经开始捂着心口了,连他都要忍不住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天谴了,可天幕却说,人定胜天。
  “玄龄,克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啊。”李世民缓缓吐了口气,郑重道。
  房玄龄却含笑点头,“臣一直相信,跟着陛下,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哪怕这个敌人名为天灾。
  这条通往大唐盛世的路并不好走,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之难,可是只要有陛下在,他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
  陛下常说是他们给了他信心和勇气,可是,陛下才是他们的希望的来源。
  从前,天策上将带着他们无往不利,以后,他们的唐皇陛下,也会带着他们所向披靡。


第312章
  【“唐太宗的人生只有五十二年,可是他的人生没有一天的虚度的。”李一说起他,总是带着轻松的笑意,大约是知道这位陛下实在靠谱又厉害吧,只要知道问题,想来是没有他不能解决的。
  “他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
  他心胸宽广,不计前嫌,重用前太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
  他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此,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像是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李一哈哈笑道:“说起来,这位封德彝才是真的牛逼,海王之王,就算我们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政局复杂的时候墙头草也不少,但是像他这么脚踏三条船,还让皇帝、太子和天策上将都视他为心腹,在新朝如鱼得水,混得很好,不得不说,这怎么不是一种强悍呢?”】
  李世民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封德彝在同僚们看神人一样的目光下,直冒冷汗,然后露出一个镇定的笑容,“陛下,臣一片丹心,天地可鉴啊。”
  李世民呵呵笑了,你编,你继续编啊。
  他当然不至于为过去的事情翻旧账,毕竟他麾下什么人没有,降臣也多了去,不乏曾经的对手,但是!别人都是坦白局,这个呢???枉他这么信任,居然差点阴沟里翻船了?这要是换耶耶或者李建成,这家伙怕也是这句话吧。
  二凤陛下很委屈,很生气。
  【李一砸了个雷,完全不知道给某人带来什么火葬场?事件,又继续笑眯眯道:“秉持着好东西就拿来用的想法,唐太宗延续隋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又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让三省互相牵制;在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道。此外,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又延续了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从谏如流一直是唐太宗身上非常显著的特点,他以隋炀帝为戒,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