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陛下他总在翻旧账(93)

作者:素千絮 时间:2025-03-15 23:22 标签:甜文 爽文 宫廷侯爵 轻松

  顾朔:……
  “你还是去找正卿吧。”
  让军师对付军师。


第52章 现实-前情
  不管谁说,反正有个人能给他解惑最重要。
  听到能去康宁侯府,苏景同顿时眼不花了,腿不麻了,精神抖擞了,拖着顾朔直奔康宁侯府。
  去康宁侯府的路上,苏景同也不知怎么,念叨“康宁侯”三个字,突然猜到些什么。顾朔不会无缘无故给这个封号,只怕希望他“康宁”。
  那说明当年是不“康宁”的。
  可怜左正卿好不容易睡了个好觉,刚睡醒,就听到顾朔和苏景同联袂而来。左正卿有浓浓的不祥的预感。
  左正卿披着狐狸毛斗篷出门迎接顾朔——顾朔倒是说别出来,在屋里等着,但哪有臣子在屋里等皇帝的道理。
  于是他一出门,就对上苏景同红彤彤的兔子眼。
  左正卿吓了一跳,“怎么哭了?”
  苏景同在前来的路上,已经把所有不好的猜测都脑补了一遍——虽然还不知道左正卿到底经历了什么。
  顾朔摊手,正卿你自求多福。
  等进了屋,上了茶,左正卿听顾朔说完来意,人已石化。人算不如天算,原来是这个意思。
  左正卿万万没想到露馅居然是在霍方和谢永章这俩傻小子身上露的。
  左正卿同顾朔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你那时到底怎么了?”苏景同抓着左正卿的手问,“是受伤了吗?”
  “唔,事情是这样的……”
  周文帝确实给他下诏,要他趁苏季徵被东瀛人牵制时,杀了苏季徵。
  他不同意。
  第一,赤霄军臣服于苏季徵,苏季徵一旦身死,赤霄军军心大乱,对抵抗东瀛人有害无利。
  第二,他和苏季徵达成了协议,在打退东瀛人之前,摒弃前嫌,如果他违背诺言,对苏季徵出手,若成了,信誉扫地,往后再想和人达成协议很难。
  第三,杀苏季徵不是易事,若不成,苏季徵是决计不可能再跟他合作打退东瀛人的,对守津门不利。
  国难当前,私人情绪理应放一边。
  左正卿不是他愚忠的爹,他温润如玉的皮相下裹着倔种的心,他觉得周文帝的密旨于家国天下无益,于是周文帝下的前几份密旨他都抗旨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也幸好他抗旨了。
  苏季徵浸淫朝政几十年,周文帝的小心思苏季徵一清二楚,密旨还没出宫,苏季徵就得到了消息。如果左正卿按周文帝的旨意埋伏苏季徵,那么左正卿会掉入苏季徵的圈套。
  左正卿的连续抗旨,让苏季徵难得高看他一眼,略能理解一点为什么苏景同愿意和左正卿当朋友。
  打东瀛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容易在东瀛人的军队水平只是普通水平,难在如何跟苏季徵摒弃前嫌摒弃双方的小心思合作,要防止让苏季徵怀疑自己想背后阴他,所以排兵布阵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防止内讧。
  苏季徵了解左正卿的人品后,对他的提防心降低了许多,排兵布阵的信任上让左正卿陡然轻松起来。
  周文帝的密旨一封又一封,左正卿抗旨了一次又一次。
  东瀛人节节败退,快被打出津门时,周文帝着急了。如果左正卿不能抓住最后的机会杀了苏季徵,等东瀛人败走,苏季徵缓过手来,随时可能围困皇宫杀了自己。
  周文帝让皇后以赏花的名义邀请京中女眷参加,然后扣下了左毓。
  密旨发来,左正卿抗旨,最后关头了,不能在这会儿出篓子。
  他赌周文帝不敢对左毓怎么样,左毓等于周文帝手中的人质,如果左毓在宫中出了事,周文帝决计不敢相信他还能效忠自己。苏季徵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周文帝没胆子把他推向苏季徵阵营。
  左正卿抗旨时,随了一封信回去,和周文帝陈述利害关系,东瀛人当前,先打退东瀛是重中之重。
  周文帝大概看清结症在哪里了,左正卿心里打退东瀛是第一要务,肃清反贼苏季徵是第二要务。周文帝见密旨说不动左正卿,亲自写了一封密信,同他解释东瀛人的前因后果。
  东瀛人之前风平浪静,没有一点要进攻大周的意思,怎么就如此突兀地偏偏在苏季徵谋逆的时候进攻了呢?如果东瀛人早有不轨之心,苏季徵和左正卿怎么敢不约而同抽津门的巡防营和赤霄军?
  打起仗来,东瀛人也略显狼狈,兵器军粮都不大充足的模样,像紧急出兵。
  这当然不是巧合。
  周文帝算过他和苏季徵两方能调用的兵力,四大掌兵藩王都和苏季徵达成协议,对京中变故视而不见,不会来勤王,各州边境的兵路途遥远,如果没有确切的苏季徵谋逆的日期,很难准时到京城,且调动边境的兵,苏季徵会知道,他调多少,苏季徵就敢对应调多少。
  算来算去,他手里只有禁军和巡防营。
  这不保险。
  于是周文帝请东瀛人帮忙破局,苏季徵这人优柔寡断、该狠的时候不狠,该做决断的时候他犹豫不决,心里叫嚣着“我凭什么不能做皇帝”,骨子里还被气节浸润,津门一旦遇袭,他会调转方向先打东瀛,周文帝可以在背后给他一击。
  就算苏季徵突然狠心一回,照旧打京城,东瀛人会在苏季徵背后给他一击。
  左正卿看密信看得气血上涌,合作?跟东瀛人合作,告知东瀛人最好入侵津门的时间点,这是一国之君该做的吗?他又向东瀛人承诺了什么?
  事关重大,不能在密信中说,左正卿挑了个战事空档,快马加鞭赶回京城,面见周文帝。
  左正卿还记得那天的场景,他跪在临华殿下,第一次直视坐在九阶白玉上的周文帝。
  从前觉得九阶白玉不过一人高,现在跪在这里看,才发觉九阶白玉真高啊,高到遥不可及,高到似水月镜花。
  周文帝坐在高高的九阶白玉上,戴着帝王的十二冕旒,成串的冕旒挡住他面无表情的脸。
  左正卿连续抗旨,耗尽了周文帝的耐心和包容。从前看左正卿比亲儿子还亲,年轻有为,智计过人,忠君爱国,再没比他好的臣子,这会儿看他满身反骨,又和苏景同走得极近,说不定早有反心,只是沽名钓誉。
  但他还用得着左正卿。
  周文帝摆出如沐春风的姿态,“正卿回来啦,累不累?有什么要紧事只管叫底下人来回跑腿,何必折腾自己奔波。”
  “事关重大,不敢叫人代劳。”左正卿直挺挺道。
  左正卿直来直往,单刀直入,周文帝的寒暄卡在喉咙中说不出来,装出来的和蔼险些演不下去,“正卿啊,你从小就是小辈里最出挑的,品性好,不少人都赞你有君子风骨,朕也觉得你好。”
  “你的顾虑朕明白,年轻人重气节是好事。”周文帝转了口风,“但圣人有言,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也不能太迂腐对吧?”
  “陛下所谓的不迂腐,是指和东瀛人合作吗?”左正卿直视周文帝:“敢问陛下,向东瀛人许诺了什么?”
  周文帝笑意凝固,“这你就不必管了,鸿胪寺自会妥当处置。”
  左正卿淡淡道:“若无足够利益相邀,如何能说动东瀛人兴师动众前来。东瀛向来垂涎我大周土地,陛下是答应了把津门送给他们,还是樾州?”
  周文帝收起僵硬的笑容,冷下脸来,“正卿,慎言。”
  “津门离京城太近,津门给出去,京城直接和东瀛接壤,陛下应当不至于如此许诺。”左正卿坚持问:“所以是樾州吗?”大周的樾州离东瀛最近,有两个不错的港口,东瀛垂涎已久。
  “你现在回去,朕不追究你抗旨之罪。”
  “陛下还是追究吧。”左正卿说:“微臣不欲遵旨。”
  周文帝在心里深吸一口气,又勉强自己和蔼可亲道:“正卿,你听朕跟你讲,事有轻重缓急,当务之急是解决苏季徵之乱,苏季徵之乱关系到大周的生死存亡,若叫苏季徵成功,江山改朝换代,大周不复存在,何谈樾州的兴衰呢?”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