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118)

作者:安静的九乔 时间:2022-10-29 12:00 标签:爽文 系统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竟然是他?”
  坐在赵顼身边的宰相王安石第一时间想到了明远。
  “哦?”赵顼对此饶有兴致,“相公也知道此人?”
  王安石见官家问起,只能将他所知的关于明远的各种“传说”都告诉了赵顼,包括但不限于宣扬青苗、为马穿“鞋”、刊印师长的文章学说,顺便提了一嘴明远当日在长安当面一句话“怼”住司马光的“盛况”——王安石固然是君子,但看见老对手在晚辈那里吃瘪,心里多少也是得意的。
  赵顼闻言便道:“昔日唐太宗曾有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为何此人少年博学,却不见为朕所用。朕是否错失了哪些贤能之才?”
  王安石听见这位官家的感慨,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茬。
  他可不敢提明远的家中长辈曾经在国子监中为明远安排了一个学籍,然后又被其他官宦人家子弟挤掉了的事。


第81章 百万贯
  御苑内, 官家赵顼破天荒地问起了明远。
  类似的事还从未发生过——毕竟明远非但没有及冠,而且是个白身,是个没有任何功名, 祖上也没法儿给他带来恩荫的普通人。
  王安石早先命王雱查过明远,查到他到汴京来原本是要在国子监中读书的, 谁知到了汴京之后, 学籍却被人挤掉了。
  所以赵顼这“明代暂遗贤”的感慨其实也没错。
  但这话他可不能对赵顼直说, 打算开口说着明远年纪尚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待他年长几岁, 考取功名再看此人不迟。
  谁知身边一个苍老的声音开口:“依老臣之所见,此明姓小儿不过是借此等雕虫小技,以求闻达天听,媚上而已, 不值一提。”
  王安石顿时眉头皱起, 向身边看去。
  说话的人是枢密使文彦博。文彦博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这枢密使的任命与其说是官家对三朝老臣的礼遇,倒不如说是赵顼制衡新党之举。
  文彦博只管滔滔地说下去:“此儿在京中, 行事颇为纨绔。日前臣听闻他喜爱两名女伶的歌喉,便特地买下了一间瓦子,专捧两人,美其名曰‘新式杂剧’。”
  文彦博说话算是客气的,只说明远“喜爱歌喉”,没有继续往其它方面发散。但这种行为显然不是规规矩矩的读书士子应当做的。
  然而王安石听了,心中暗自“呵呵”。
  这文彦博既然说明远此人不值得一提, 因何又主动去调查了明远?明远是背后扶植朱家桥瓦子的东主, 这件事并非听听市井传言就可以打听到的。
  谁知赵顼听了文彦博的话, 顿时笑道:“‘新式杂剧’也是此人所创吗?太皇太后好奇得紧,每当有命妇进宫,必定要问,那‘白娘子与许宣’,后来究竟如何了。文卿,你知道吗?”
  文彦博被当场问住。
  “臣,臣不知……”
  王安石觉得事情到此就差不多了,赶忙出来打圆场。
  “臣想那明远,年岁尚轻,行事或有孟浪浮夸之处。但毕竟是大儒弟子,臣观他向学之心还是有的。待下一科,下下科,必然参加科举取士。年纪渐长,想必也会稳重老成些。”
  赵顼听着觉得有道理。
  毕竟天下人都晓得“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赵顼自认为励精图治,不愁没有才智之士不入他的朝堂,当下哈哈一笑,将此事放过,但是却将“明远”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他与宰辅们在御苑中,可不止是乘凉,还是需要议事的。
  一时间曾孝宽告退。有小黄门将厚厚一叠奏疏抱过来。
  赵顼取过他预留的几本,分别递给王安石与文彦博,想要听听两位宰辅的意见。
  文彦博老眼昏花,捧起奏疏,需要举到离自己很远的地方才能看清。
  王安石有些看不下去,从自己袖中取出一枚圆圆的,带一枚手柄的水晶镜递给了文彦博。
  “文枢密,用这个,看小字许是会容易些。”
  这枚水晶镜是明远送给王雱,王雱觉得很有用,就孝敬给了自家老爹的。
  文彦博与王安石虽然是政敌,但在官家面前,这表面和睦还是要表现一下的。于是他从王安石手中接过水晶镜,透过镜片看那奏疏上的文字——
  岂止是“容易些”?
  这简直不要太容易!
  文彦博右手微抖,一时竟不知该谢王安石,还是该批评这位政敌成日留心这些“奇技淫巧”。
  赵顼见了也觉好奇,接过来自己试一试,果然见奏疏上的字迹被放大不少。
  “这……与刚刚的‘千里镜’有关吗?”赵顼很好奇地问。
  “官家天纵聪明,”王安石恳切地回答,“据那明远说,这叫做‘放大镜’,与‘千里镜’中的构件是同一原理。但是‘千里镜’能观数里之外,‘放大镜’却只能看清眼前的字迹,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即便得了‘放大镜’,也决计无法仿制‘千里镜’。”
  赵顼顿时放心了。
  他原本担心千里镜这样的军国利器流传于民间,被北虏偷学了去。然而听说“千里镜”中更有奥秘,不是单单掌握了磨制放大镜技术就能仿制出来的。
  如此一来,他所倚重的臣子们纵然上了年纪,也照样可以看清眼前的文字。
  或许可以将这‘放大镜’作为慰问韩琦、富弼等老臣的礼物。
  赵顼顿时又将“明远”这个名字牢记几分。
  *
  明远“啊嚏”一声,打出一个喷嚏,心想:这是谁在念叨我。
  “明郎君,您刚才说到……我们这玻璃,竟还无法用来制我阿爹他们制的水晶镜片吗?”
  宫黎就站在明远身边,正缠着明远问东问西。
  明远顿时将刚刚的念头抛去,摇着头笑道:“宫黎哥啊宫黎哥,你这真是,还没学会走,就想要学着跑啊!”
  宫黎顿时流露出几分不好意思,嘿嘿傻笑两声。
  对于制作光学仪器而言,目前最好的材料还是水晶,目前最好的技术还是宫六的“小型车床磨制”。
  “黎哥,你须知道:有些物件,不是咱们想做,就能做出来的。它有许多前置条件,”明远也不知道宫黎能不能明白,“当别的条件都满足之后,它才会水到渠成。”
  光学玻璃对玻璃本身的要求很高,除了纯净无色之外,玻璃本身还需要一定的强度韧性,以及质地高度均匀。
  以现在宫黎的技术手段,能把玻璃里的气泡全消了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宫黎将他这句话想了半日,突然盯着作坊里的一株小树,问:“郎君的意思,是否制玻璃这门手艺,就像是种树一样,必须得枝干先长出来,才会有枝叶?”
  明远:!
  他只简单提了一句,宫黎就把“科技树”的概念给悟出来了?
  古人绝非缺乏智慧,与后人相比他们只是少了足够的前置知识而已。
  可问题是:他该如何将那些缺少的前置知识都一一向宫黎说明?
  他自己……也不知道啊!
  这时却见宫黎咧嘴一笑,伸出双臂抱着后脑,舒舒服服地向后一抱,说:“有郎君这句话,宫黎就不多想那些有的没的啦!”
  “您也说了,咱们的当务之急是将玻璃制品让世人喜欢上、买得起。小人先琢磨这些个许是就够忙上一辈子了。”
  明远见他通透,当即露出安慰的笑容。
  他抬头看看天,此时天高云淡,虽然依旧暑热,但是伏暑天里那等潮湿闷热已经渐渐散去。晚间的风里已能察觉淡淡的秋意。
  再过一日,便是立秋。
  “放心,等到天气转凉,就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
  天气一冷,正好在京中主推玻璃窗和带灯罩的烛台和油灯。
  在过去的几天里,明远依靠着史尚等人的支持,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作坊,招到了合适的工人。其中不少人原本是烧瓷的窑工,“转型”烧玻璃也转得比较快。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