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222)

作者:安静的九乔 时间:2022-10-29 12:00 标签:爽文 系统 穿越时空 历史衍生

  虽然可以让他一次性花出去60万贯,但是现在明远的目标已经上升至1000万贯,10万和60万,对明远来说其实是同一个量级的花销。
  他想要借此机会,尝试一把“集资修路”的新方式。
  因此,明远通过各种门路,邀请汴京城的大商户入股,大家一起集资,修筑这条山阳到汴京的道路。
  消息一旦传出去,两日之内,各家就已经将50万的认购款认满了。
  汴京城的大商户愿意出资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消息灵通的皇亲国戚,曹家、高家、贺家……甚至还有宗室。
  这几家都是在宫中有人脉,消息最灵通的,晓得官家已经点了头,这条“山阳-汴京”公路可以尝试“收费”模式。
  ——这不就是朝廷点头了可以用来赚钱的生意吗?
  这下谁家还会矜持?
  再者,明远在“集资”时,公布了一份极其详细的“预算”。
  他已有在山阳镇附近修路的经验,每一里路需要花多少人工、多少材料,全都有经过验证的数字支持。
  史尚凭借以前做房地产经纪的经验,为明远打听到了山阳镇一路到汴京城的地价,并加上了10%作为收购的“预算”。
  此外,明远也测算了所有从山阳镇走汴河水路运入汴京的货物总量,并做了分流二分之一和分流三分之一的情景测试,计算出这条公路上每年的货物吞吐量和能够获得的收益。
  据前来“集资”的各家大商户评价,他们普遍认为明远设计的两个情景略有低估。各家都对这条“高等级公路”的前景非常看好,认为运量会有爆发式的增长,因此无不认为现在有机会“出资”,应当是捡了一个便宜。
  明远原本的打算是自己出20万贯,余下的人家分40万贯。
  无奈各家认购实在太踊跃,比别家认少了的便奋力抗议,甚至发生争吵。
  明远:得,为了息事宁人,咱把自己的份额让出来吧?
  就这么着,他最终只出了十万贯。
  整个“集资”过程,各方约定了到开封府订立契约,甚至连出资都由开封府查验,确定各家拿出了真金白银才行。
  开封府尹陈绎未必会亲自过问此事,但也只要问一问属下官吏便知。
  此刻唐坰却还没完:“10万贯——”
  他似乎是指,明远这次到底还是拿出了10万贯的。
  坐在上首的开封府尹陈绎实在是忍不住,伸手扶额,说:“唐御史,您就少说两句吧!”
  区区10万贯,明远现在自己在汴京名下的产业那么多,随便拢一拢,就能凑出10万贯来,根本不需要上杭州去向老爹求援。
  看陈绎的脸色,似乎在说:唐御史,别再矫情啦,再矫情,就要丢人啦!


第152章 千万贯【加更】
  “山阳-汴京公路”项目, 是明远第一次尝试“集资”,没想到竟会这样成功。
  虽然“公路收费法”未能马上得到通过,但他首倡的这条公路得到了官家赵顼的背书, 立即吸引了实力强大的豪族若干家。
  大家都不是吃素的,各方利益牵扯, 相互制约。
  明远这个小虾米也就不担心自己的利益会被哪一家轻而易举地吞掉。
  这样就算他少花出去50万贯, 也心安理得。
  同时,明远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开封府内堂能够如此干净利落地干掉京城鼎鼎有名的“吵架王”唐坰。
  唐坰离开开封府时, 垂头丧气, 如同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他没忘了转头瞪一眼明远,流露出“小子,可别再让把柄落我手里”的神色。
  要不是因为明远确实有“资产来源不明”的情况,不想就此事深究, 他估计会反告唐坰一个“毁谤”——这又不是御史台, 就算是御史, 也不能凭空诬告。
  明远望着唐坰离去的背影, 心里叹息:这也是王安石看人不准的例证之一。
  新党急切之间, 提拔了好多表面支持, 但实际上心术不正之辈。长此以往,只会令党争火上浇油,而新党的名声越来越坏。
  但话说回来, 王安石这也是无奈之举。
  朝中有名有地位的大臣多是旧党,主张“祖宗之法”不能改变。王安石便只能从年轻官吏中提拔能够锐意进取之人。提拔时对他们的业务能力更加看重, 人品方面则在权衡之下, 标准略略有所放松。
  明远叹息:新党唯今之计, 就只有盼着新法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才能为自己争取政治生命,将变法延续。
  少时,他拜别了开封府尹陈绎,带着史尚与靳管事一道离开开封府。
  明远问那靳管事,可曾见过他的“亲爹”明高义。
  靳管事便摇摇头。
  明远顿时失笑:果然……
  他家老爹明高义,简直是靠“听说”二字走天下。
  但是靳管事很机灵,马上又追加一句:“但是小人久闻明东翁的大名,一直追随的大管事也是明东翁身边的左膀右臂。虽然从未亲见,但小人素知明东翁与财计上最是擅长。”他一边说,一边流露出一脸崇拜。
  明远:嗐,这就是试验方的惯用伎俩了。
  他爹明高义,其实就是试验方专门立起来的一个人设。
  那些被派到明远身边的人,比如千里迢迢跑去京兆府还债的商人,还有现在特地从杭州赶来投奔的管事,对明高义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但明高义在他们的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以至于让这些本时空的“土著”都能感受到明高义的真实存在。
  但事实真相是什么?
  ——明远自己也不知道。
  此刻面对靳管事,明远不打算多透露什么,只是问对方:“家中大人这次遣你来京城,是为了何事?”
  上次明高义给明远的“信件”上,没有提过这名管事。所以此人很像是试验方在那之后专门打的一个“补丁”。
  “小东家,小人此次来汴京,就是经由明东翁指点,来小东家这里学记账的。”
  靳管事非常诚恳地回答,同时眼中流露出诚挚的期待。
  明远险些笑出来。
  试验方还真是喜欢一举两得啊!
  所谓“学记账”,是明远下定决心前往杭州时,也同时做出决定:他要在前往杭州之前,教自家产业下所有的账房与管事学会使用两件工具。
  大食数字和复式记账法。
  大食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原本由印度地区发明,如今早已传入阿拉伯地区。据说在盛唐时,这种数字曾随着佛学东渐传入中国,但没能流行起来。
  明远就打算给管事们多一个选择——他们既可以使用中文体系内的数字用来运算,也可以使用大食数字。他们觉得哪个简便就用哪个。
  但复式记账法他强制自己名下所有产业的账房与管事使用。
  这是因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可以有效控制会计差错和人为造成的腐败。
  明远当初只将这种记账方法教给了他名下刻印坊的账房,这账房听时只觉得麻烦,但一试之下,便知道利害:铜钱往来、货物出入库房、收入、支出……自有一层逻辑约束住账目。
  以往账房中可能会存在货出去了但是账没记的情况,但是铜钱一进来,或是应收赊账一记上,账目两边自然对不平,这就要求账房去核查。
  这要换做是以往的记账法,漏记一项,可能根本无人察觉。但是复式记账法就不一样了。
  传授复式记账法的工作,明远直接交给了刻印坊的那位账房先生,让他办了一个小班,向明远名下各产业的账房与总管事/掌柜开班授课。
  明远的堂兄弟明十一也在“学生”中,而且每次都特别认真地记笔记。
  这令所有的账房与管事都非常重视此事——天啦,连东家的亲眷都努力在学!这一定是好东西。
  无巧不巧,此次“山阳-汴京公路”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在展示给各家豪商的预算之后,明远也附上了一张用复式记账法记录的山阳镇公路修造财务状况表。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