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134)

作者:卿戈 时间:2024-05-25 09:48 标签:种田文 轻松 成长 科举 市井生活



第90章 (一更)
  殿试当日, 天将微微亮,谢见君同季宴礼一道儿乘坐马车,往皇城中去。
  马车只能到内城脚下, 要进入内城, 则要由礼部官员引路, 步行入内。
  谢见君名次为单, 走左掖门, 季宴礼名次为双数, 故而走右掖门,正中间的午门,乃是圣上御道,官员百姓皆不得踏足。
  入内城后,有单独的内廷宦官带一众举子们入偏殿, 先行教授面见圣上的礼节。这些礼节,师文宣已经提前寻公公, 提点过他二人, 如今便是跟着其余人比划比划, 巩固一番便是。
  寅时,
  捧题官以及内阁官,由内阁经中左门入保和殿,将皇上从内阁大学士拟定的数道殿试题目中的钦命之题,先行陈于殿内东旁黄案上。
  新进贡士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 照旧是依照着会试时的名次,单数者位列东侧,双数者位列西侧。
  谢见君犹如提线木偶一般, 任由内廷宦官安置来,安置去, 好不容易盼到圣上御殿,作乐鸣鞭。
  依着方才临时抱佛脚学来的礼仪,三百名贡士齐齐面向圣上,行三叩九拜之礼以示敬畏之心。说是行礼,自始至终,都不得抬眸,面见圣颜,唯有在叩拜时,才能在余光中瞥见一抹威严的明黄。
  脚下的青石砖冰凉坚硬,这一通叩下来可不好受,他只恨自己早起时,担心殿前失仪,没能把师母缝制的护膝戴上,若是如季宴礼那般聪明,这会儿好歹还能遮挡一二寒气。
  礼毕,圣上起驾回宫。
  礼部官员上前散卷,众贡士们不得起身,跪受行三拜之礼。
  纵然膝盖处仿若万千虫蚁侵蚀,谢见君也只得咬着牙挺直了肩背,双手接过考卷,而后跟在礼部官员身后,步伐轻缓地入保和殿。
  殿内每张试桌上皆摆放着一捧麦穗,一捧稻谷,众人一时茫茫然,不知其意。
  谢见君入座后,忙将八页考卷翻到最后,除去例行的策问之体,此次殿试,还增加了一道农桑题,即要求入殿试的贡士们简述麦子与稻谷的生长时节,以及如何分辨新米和陈米。
  头回见这样的题目,即便一向从容如他,也不免有些咋舌,但因着试桌之间都有帷幕避开,自是也瞧不见旁个举子,谢见君便将此题先搁置在一旁。
  考卷第一页须得书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和三代履历,得益于当年在福水村时,有谢礼帮忙查户籍,这些信息他已然熟读于心,书写起来游刃有余,并不费劲。
  内廷宦官送来四个馒头一碗清汤,自黎明入皇城,学了一个来时辰的礼仪,到这会儿滴水未进,谢见君早饿得前胸贴后背,趁着首页考卷墨汁晾干的功夫,他用热汤泡软馒头,垫了垫叫嚣的肚子。
  解决温饱问题后,他开始专注于眼前的策问。所谓“策问”,则是以圣上口吻向一众贡士们发问,其题目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此等政治大事,惟务直述,限三千以上,其间不得涂改,不得污卷,否则一律按作废处理。
  故而,他在答题时,亦是同过往几次考试那般,将行文思路率先捋顺在草稿纸上。
  师文宣曾教导过他二人,殿试策问虽考究的是学生的政治见识和处事能力,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但不可太过于主观,亦不能过分强调四书五经,从而忘记去展露自身治理事物的想法和才华,须得联系古往今来各朝各代的治国方针,加以分析对比,引经据典。
  最后,独独要让他俩务必时刻都记于心中的一点,便是在行文最后,赞颂当今圣上的仁厚礼贤和明章之治,俗称为“拍马屁”。
  谢见君在前世时,这样的论文数不清写过多少份了,加之现今得名师指点,三千策问之题答起来还算是顺畅。
  殿试于太阳落山前交卷即可,午时还有白面饼子四张,梨二个,茶一巡,可比在贡院吃的要好多了。
  也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中间宦官过来送了一趟午饭,他忙着打草稿,没顾得上吃,现下调整好落笔格式后,屏住一口气,战战兢兢地誊抄到考卷上。
  因着长时间保持一个下笔的姿势,肩膀处酸胀僵硬,谢见君不得不先停笔,手背在身后揉了揉肩头,立时就有无数官员探究的眸光齐齐聚在他身上。
  他心下咯噔一声,不着痕迹地收回手,念及这儿到底是在圣上眼皮子底下的保和殿,并非贡院里的窄小号房,即使身子骨不适,也不能太过放肆。
  那殿前失仪可是重罪,会殃及诸多官员,严重者,连师文宣都得受到连累。
  洋洋洒洒地答完策问,他抬眸看向摆在试桌上的稻谷和麦子,不晓得圣上此举是为何意,亦不清楚这会在殿试中占比多少,对付两口已然放凉的午饭后,他着手应答起这突如其来,任谁都没能想到的农桑题。
  关于稻谷和麦子的生长时节,前些年在福水村时曾自个儿亲身亲历过,甭说只是书写生长时节,即便将整个粮食生长及护理过程完完整整地简述下来,谢见君也都是游刃有余。
  至于那如何分辨新米和陈米,他先前也听云胡讲过。
  米粒通透质地坚硬,闻上去泛着淡淡米香则为新米,陈米的米粒微微发黄,带细小裂纹,闻着有米糠味。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糠粉判断,陈米糠粉粘,新米糠粉干,他将其几种判别方式悉数都列在了考卷上。
  答完两道题目后,因着不可提前交卷,谢见君闭目修养。
  日暮时分,殿前最后一炷香燃尽,伴随着太和殿宦官尖利而细长的唱声,所有贡士停笔。
  他蓦然睁开眼眸,早先等在一旁的弥封官纷纷上前,将书写着考生信息的首页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其余卷面、卷背以及骑缝之处,则加盖礼部之章。
  封卷后,所有考卷都会被统一送到午门两侧朝房里,经由读卷官评阅。这读卷官乃是圣上任命的八位考官,凡是读卷大臣认为答得好的卷子,便会在考卷上画一个圈,试卷以画圈数目作为名次依据,而后将前十名,进呈给圣上,决策殿试名次。
  首日殿试过后,一众贡士皆不能离宫。
  谢见君等人被带去偏殿一隅歇息,静候复试。
  此复试为圣上亲临,是以择人拷问其学识,早先听师文宣说,复试可以改变其殿试策问的名次,故而他和季宴礼也不敢掉以轻心。
  第二日,照常叩拜行礼后,贡士们规规矩矩地立于保和殿。
  圣上着一身明黄龙袍,负手踱步于其中。
  不晓得何时会挑中自己,也不知圣上会问出何种刁钻的问题,大伙儿都惴惴不安。
  谢见君少见地紧张起来,他垂首定定地看着脚下的石砖,只一盏茶的功夫,便是连石砖上三十二道细小裂缝都数得清清楚楚,掌心里早已经被汗洇湿,他悄默声地往衣角上蹭了蹭,生怕等会儿拱手作揖时,失了礼节。
  远远听着被挑中的贡士,或从容或磕绊地回答着圣上提出来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几道题目。
  谢见君一颗心几乎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眼前骤然闪过一道明黄,淡淡的奇楠沉香扑面而来,他极轻地吸了一口气,来了。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耳边乍然传来圣上威严肃穆的声音。
  他微微抬首,眼眸照样要低垂着,不可四下张望,更不能瞧圣上尊容。
  崇文帝将人细细一打量,脸上瞧不出任何神色,片刻,不紧不慢道,“如今边境连绵战乱,国库空虚,依你所见,朕可是要加征赋税,还是仁政爱民,取缔苛捐?”。
  任谢见君如何都没能想到,旁个贡士答得亦是些民生社稷等中规中矩的题目,到了自己这儿,反倒是被崇文帝挖了一个大坑,他登时双膝跪地,恭敬作揖道,“回禀陛下,学生不敢妄言”。
  “有何说不得?你且直说便是,这说对说错,朕都不会治你的罪...”。
  “这..”,他默默地咽了下口水,“现如今徭役沉重,民间骚然,学生拙见,应当减轻百姓赋税。”。
  “没有赋税,拿什么来填国库?又拿什么去支持边境士兵?”,崇文帝似是起了兴致,顺着他的话接了下去。
  “学生以为,蛮邦之人之所以这么多年对边境一直蠢蠢欲动,意图侵犯我朝,归根结底是当地物资短缺且民风不开化,但西北战乱数十年,边境已是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与其无休止地争斗下去,割分土地,不妨两国派使者坐下来商谈一二,我朝可应准蛮邦之人过边境行商,对其加以严格管理,崇中收取商税和关税,亦可允许百姓与蛮邦之间以物换物,如此既能够填充国库,又可保黎民不受战乱之苦,实现互惠互利...”。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