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90)

作者:卿戈 时间:2024-05-25 09:48 标签:种田文 轻松 成长 科举 市井生活

  “学生谨记于心,定不忘山长教诲。”谢见君拱手回道。他来府城前,许褚也是这般嘱咐他的,府城乱花迷人眼,总有苦读多年的学子一朝被这繁华景象牵动了心思,自此沉沦其中,失了本心。
  山长见他如此识礼数通大体,想起他案首出身,定然也不是那贪图享乐,偎慵堕懒之人,便招呼他上前来登记名册。
  谢见君点头应声,抬手拂袖,提笔点墨,依次将自己的户籍等信息,誊写在书册上。
  山长瞧着他下笔笔力劲挺,字迹气韵流畅,禁不住称赞道,“这字倒是写得不差。”
  “学生曾受家师指点,练过些时日。”谢见君将誊写好的书册,复又推还到山长面前。
  “既是习过些时日,那便是不可懈怠,如今科考,行文思路固然重要,但能写得一手工整的好字,也是锦上添花。”,山长收好书册,忍不住开口嘱咐了两句。
  “是”,谢见君行礼。
  此番报完名,便是等着十日后开学。
  他正要走,冷不丁想起此行还有要紧的事儿,半只脚已经踏出了雅室的门,又收了回来。
  “山长,学生尚有一事相求”。
  “且说…”,山长还在瞧他的字,只觉得满学府也没有几个学生,能写得这般隽永俊秀,眼下不由对他愈发满意了几分,故而连声音也温和了些。
  “学生此行来府城,是携内子和幼弟一同过来的。家中还尚有糊口的营生在,故此学生想要办理走读,散学后好回家搭把手。”,谢见君将自己来时在路上斟酌的几句话,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府学的学规中并未规定学生必须要住校,你若是能顾好自己的学业,倒也无妨,只待入学时,将走读事宜禀告给夫子便是。”,山长并未难为他,知府大人传来的信中提及,此案首家境贫寒,但胜在勤勉聪慧,他日必成盖世之才。
  他打量着谢见君一身素色长衫,的确不像是什么富裕的人家,又因着自己本也是寒门出身,待这样的贤才,自然要更宽容一点。
  “十日后有入学考试,你可要好生准备..这随堂小考,满十次为优者,都可来我这儿领上一刀纸和一锭墨。”。
  出此学规,便是学府摆在明面上,想要扶持寒门学子,这世家子弟和豪绅之子,是瞧不上这点东西的。
  谢见君自是也明白其中道理,当即谢过山长指点,后而躬身退出雅室,门童尚在门口等待,见他出来,便又将他带出了学府。
  ————
  刚从学府里出来没多久,便瞧着云胡站在路一旁,正频频往这边张望。
  谢见君快走两步,“今日这么热,怎么出来了?”。
  “来、来买东西、顺道、过来。”,云胡提了提刚从杂货铺子里买来的油纸,明日豆腐铺子便要开张,他寻着时间出来再填补填补点东西,但他决计不会告诉谢见君,之所以横跨好几条街走到这儿来,是想来接他下学。
  谢见君抿嘴笑了笑,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他们租下的小屋旁就是一家杂货铺子,他去过几次,东西都齐全得很,想置办些油纸,倒不至于多走这么远的路。
  他没有揭穿云胡的小心思,上前牵起他的手,二人慢悠悠地往家里走。
  “你、你去府学还、还算顺利?”,走出老远,云胡回眸瞥了眼衢州学府的大门,小心地问起。
  “大抵没什么事儿,山长人虽瞧着严厉些,但很好说话,还夸我字写得好,我把走读的事儿稍稍一提,他便答应了,临走时,又嘱咐我这几日要踏实认真温书,十日后开学,会有入学考试。”,晓得云胡是在担心自己上学一事儿,谢见君就细细同他说道,好让他也宽下心来。
  果不然云胡听了,暗自悄悄松了口气。他们跋山涉水地搬来府城,最要紧的就是谢见君上府学了,如今听他说顺利,自己也跟着心生欢喜,眼下豆腐坊的生意,虽算不得上乘,但已是比在村里时,赚得多多了,如此,他们在府城安家落户,便更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眨眼,
  十月初十,府学开学。


第57章
  衢州学府建校至今已逾百年, 无数楚才辈出。
  学府外墙上是烫金刻的“博学,愤思,明辨, 笃行”八个大字, 据说是由当年建校时, 任职衢州的知府大人, 亲笔题名。
  学府内学斋近百间, 设有先师祠堂, 供奉着建校以来的先师先贤,所有初入府学的学子都要来这儿祭拜上香。
  开学第一日,新生们在学斋里听完山长的训话后,便由夫子引着,入先师祠堂, 行祭拜礼。
  今年一同入府学的共有十位学生,除却像谢见君这般成绩兼优, 由知府大人亦或是当地县衙举荐而来的寒门学子, 亦有世家子弟和豪绅之子, 会通过别的门路进来。
  往先师祠堂走的路上, 一身着素色长衫的书生忽而凑近谢见君身边,小声问道,“你就是今年院试的那位案首吧?”。
  谢见君一怔,垂眸望着眼前这个只到自己肩膀处的瘦削书生, 点了点头。
  “我就知道是你,方才,我可听着山长唤你名字了....我叫宋沅礼, 是南阳镇过来的,我家先生之前还拿你, 同我作比较来着...”,那书生笑得眉眼弯弯,一双圆眸清澈明亮,瞧着还有几分稚气未脱。
  谢见君登时抿嘴笑了笑,只觉得这小书生年纪怕是不大点,性子同卢笙似的大大咧咧,挺招人喜欢。
  “在下谢见君,见过宋兄..”
  “客气客气,叫我沅礼便是...”,宋沅礼满不在意地摆摆手,自顾自地跟谢见君唠起了闲话,大多都是南阳老家的一些趣闻,一直到先师祠堂,他还巴巴地一直没停嘴,惹来夫子一记怒瞪才耷拉下脑袋,不敢造次。
  这先师祠堂乃是一间小室,四面挂着历代鸿儒的题字,正中间是一处长桌,摆放着先师先贤的牌位。
  谢见君等十位学生各分了三炷香,由夫子带头,躬身行礼三鞠躬,诵读衢州学府祖训学规,而后依次上前祭拜。
  整个过程庄严且肃穆,谁都不敢出声,一直到出了祠堂,才听着身边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夫子又引着他们将学府内转了一遍,挨个介绍了膳堂、寝庐、藏书阁等地方,才回了学斋。
  衢州学府都是小堂课,一间书斋仅有十人。谢见君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宋沅礼坐在他面前,其余八人各自三三俩俩围坐在一起。
  因着早先就领了书本回来,夫子简单训了两句话后,便带着几人开始诵背,谢见君有些不适应这种摇头晃脑的诵读,只一会儿功夫便觉得头昏脑涨,好在夫子及时被山长叫走,他趴在案桌上,缓了缓神。
  “我们书院,只有三岁开蒙的孩童才这般读书..”,宋沅礼显然也没见识过,兀自靠在椅子后背,同谢见君抱怨时,连语气都听着蔫蔫儿的。
  “习惯就好了。你若是不舒服,只管同夫子说,我瞧着夫子也不是那不通情达理之人。”,谢见君见他脸色有些发白,像是身子不太爽利之人,便出声关切道。
  “使不得,这可使不得!我来府学读书,青哥一再嘱咐我要谦逊低调,我可不敢去触夫子的霉头!”,宋沅礼连连摇头,好似想起了什么惊恐之事。
  “那..”,谢见君刚要开口。
  夫子去而复返,见他二人交头接耳,当即就将人叫了起来,一人先给了一手板子,“把方才诵读过的段落,背于我听听。”。
  第一日上学就挨了手板,谢见君攥了攥发麻的掌心,略一沉吟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亲后有定....”。
  “停..”,夫子开口打断他,红木戒尺点了点宋沅礼的案桌,“来,你接着背..”。
  宋沅礼立时汗毛都竖了起来,磕磕巴巴地背诵道,“定、定亲后能静、静亲后、能安、安亲后能虑、虑亲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夫子挑不出二人毛病来,又听着他俩着实都背了下来,便挥挥手,让他二人坐下仔细听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