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268)

作者:卿戈 时间:2024-05-25 09:48 标签:种田文 轻松 成长 科举 市井生活

  见知府大人带着稚子现身,辛弘眸底闪过一刹那的错愕,但很快便消失不见,他上前一步,协同衙役们,一道儿恭恭敬敬地拱手做礼。
  谢见君虚扶了扶,“时辰不早了,咱们快些出发吧。”,说着,他抱起大福,率先出了客栈门,其余人紧随其后。
  往梁家村走的一路都极为顺畅平摊,先前颠簸的坑洼土路,如今悉数都被填平。
  辛弘见谢见君不住地往窗外看,便主动解释道:“下官前来白头县上任时,途径此处,见路面坎坷凹凸,遂招募了匠人修了路,其余几处也在休整,只是如今大人吩咐下来的垦荒一事儿最为要紧,下官放农户们回村开荒去了。”
  “也好,现下炎热,待入秋天凉,在安排也可。”谢见君颔首,“辛县令是何许人也?”
  “回大人,下官为东都人,乃是农家子出身,于去年乡试,考取了举人功名。”辛弘一本正经道,似是一点都不介意自己庄稼人的身份。
  谢见君浅应了一声,没再把话茬继续下去。
  辛弘亦不是多话之人,二人一沉寂下来,马车里就只余着大福咿咿呀呀的稚声。
  约摸着走了一个来时辰,谢见君再揭开竹帘时,梁家村的石碑已然近在眼前。
  “就停在这儿吧…”他出声吩咐道。
  陆正明扯紧缰绳,迫使马车停在了黄泥小道上。
  “大人,还未进村子…”辛弘不明所以地抬眸看向谢见君。
  “本官见这农田一片绿油油,风景甚好,正巧马车坐得累了,下来走走。”谢见君搁放下竹帘,顺手往大福脖颈间套了一串艾草香囊,抱着他先行下了车。
  辛弘一脸不知所以地也跟了下去。
  “辛大人!是辛大人来了!”小路两旁的农田里,正有不少农户在埋头锄草,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声,众人眸光齐齐望过来,认清来者的确是辛弘后,便有人赶忙丢下镰刀,手往两边裤腿蹭了蹭,喜着脸凑上前来。
  “辛大人,您怎么来了,可是县里又有什么差事儿要吩咐给俺们?”
  “没..”辛弘摇头,不等他话说完,旁个农户就抢了话茬去。
  “辛大人,有您给的耕牛,犁地可省了俺们不少劲儿呢。”
  “就是,这镰刀和锄头比俺们自家的好使多了!”
  大伙儿围着辛弘,鸡一嘴鸭一嘴地说着开荒的事儿,瞧着好不热闹。
  谢见君添不上话,索性站在一旁安静听着。梁家村是头一回过来,自是没有农户认得他,更何况这一身不打眼的素朴常服,寻常人见了,只当他是辛弘带来的随从。方才便有农户想将他挤开,好离着辛弘更近些,他便贴心地给让了路。
  待辛弘一一回应了农户们的热情后,才想起同行的知府大人已经被自己干晾了许久,他忙不迭挤开人群,小跑到谢见君跟前,将一开口,就被摆手打断,
  “无妨,这等官民同乐的好事儿,本官一向是喜闻乐见,你既能受百姓们欢迎爱戴,也是你平日里积攒下的福报。”
  “大人此话言重了...“辛弘谦虚,”下官之前也曾是庄稼户,吃过起早贪黑的苦头,没得到如今官袍加身的时候,偏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官架子,这下地劳作,都是看天吃饭的营生,能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才是下官为官入仕的初心。”
  谢见君闻之点点头,“如此甚好。”
  农户们瞧着他们的辛大人,毕恭毕敬地同身边站着的“随从”搭话,一时好奇,凑到衙役跟前小声询问,得知那“随从”竟是从甘州府城过来的知府大人,一个个都变了脸色,他们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知县了,何曾想过,这有朝一日,还能见着知府大人的真容。
  晓得其身份后,一行人不免局促起来,往村中里长家走的路上,都远远地跟着,再不敢往面前凑,有不明情况者想过来跟辛弘打声招呼,都被捂着嘴扯走,就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摊上大事儿!
  连一向自诩自个儿是见过大世面的里长赵巷也两股战战,奉茶时手不住地打颤,脑袋愣是不敢抬。
  “大大大大人,请喝茶…”
  谢见君双手接过茶盏,抵在唇边小抿了一口,“赵里长莫要客气,本官此次前来,就是想问问咱们大伙儿垦荒顺不顺利,可是有遇着什么麻烦?”
  赵巷下意识看了眼辛弘,心道这县老爷前两天刚从这儿离开,转头又带着知府大人过来,难不成是村子里出了啥子不能说的要紧事儿?
  然辛弘对上他的视线,只当他是胆小不敢回话,便出声鼓励道:“大人问你什么,只管老老实实回话就好。”
  “哎哎…”赵巷连连点头,搓着老树皮一般干裂粗糙的手背,满目拘谨道:“劳大人挂念,村子里都好都好…”
  谢见君笑眯眯地颔首,摆摆手,让赵巷放轻松,说自己只是随便问问。
  歇息了小半个时辰,吃了两盏茶,他提出来想去田地转转,赵巷赶忙在前面带路,引得一行人齐齐跟随。
  村里来了大官,农户们害怕之余,禁不住对谢见君充满了好奇,一时这家里也不做饭了,地里也不除草了,乌泱泱好似一条长龙,结伴往村东头那大片荒地走去。
  正忙着弯腰埋头筛石头的众人,大老远就见着憧憧人影朝着这边过来。
  “山子,你眼神好,你瞧瞧走前面的人,是不是咱县老爷?”
  被唤作山子的壮汉直起腰,粗剌剌将汗巾搁肩膀上一搭,眯缝眼瞄了两眼才道,“是辛大人,还有一人看上去眼生,没穿官服,认不出是谁。”
  “没穿官服?保不齐是县衙的师爷也来了,辛大人上次走时,说让师爷择日带匠人过来,想法子帮咱们挖水井呢。”
  说话功夫,眼瞅着一行人走到跟前。
  这回有赵巷主动帮着介绍,诸人都很上道地行礼问好。
  谢见君扫了一眼光秃秃的荒地,瞧着像是刚刚打过草,露着枯黄的地皮,“这地儿石头多吗?”
  山子抹了把汗,“回大人,地里石头不多,就是块头都大了些,耙起来费劲,几日下来,、连锤子木柄都砸断了好几根。”
  谢见君应了一声,回神对着辛弘吩咐道:“这些时日让铁匠们赶赶工,先紧着给农户们开荒用,万不能在这上面拖后腿。”
  “是...”辛弘冲身后衙役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将分配下来的差事儿先行记录下来,等着回去县里好作安排。
  “今年六月的麦子,收成如何?家里人可还够吃饱饭的?”谢见君继续问道。
  山子挠挠头,一脸难为情,“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吃开荒这苦...”
  谢见君一怔,继而自嘲地笑了笑,“说来也是如此。”
  “大人,您别听他瞎说!”赵巷瞪了眼山子,慌忙替他找补道,“要论起来,今年上半年雨水多,又没有旱涝之灾,麦子涨势极好,比往年的收成增加了不少,只是家里人口密,田地稀疏的农户,日子还是紧巴了些,不过好在上月都去县衙申领了荒地,只等这儿的粮食种出来,就宽阔多了。”
  “老话说‘民生在勤,勤着不匮’,一家人的劲儿都往一处使,日子一准能过好。”谢见君笑吟吟地鼓励道,“官府这边,亦是尽可能地为大伙儿行方便,若开荒时候遇着什么需求,今日只管同我细说,咱们一同想办法。”
  这话如果放在两个月前,即便谢见君说破了嘴皮子,都不会有人相信,原因无他,实在是白头县的前任知县不作为,灾荒之年也不见一粒米一个铜板子。
  大伙儿原已经对当官的不抱希望,可自打辛弘上任以来,这又是给修路,又是给赈济,时不时还出钱补助村里的鳏寡老人,独孤妇孺,凡是为百姓谋利的好事儿,那是一个接一个,不要钱似的往下砸,日子久了,种种作为,百姓们都悉数看在眼里,这谁心里还能没一杆明事理的秤?
  谢见君铿锵一言,登时激起了农户们激愤的热忱,诸人一朝开了话匣子,将他和辛弘围在中间,叽叽喳喳地说着自个儿的想法,有说要在地垄挖水渠,方便灌溉的,有说用戽斗费劲,想建一座筒车将河里的水提到岸上来的,还有反馈犁头太钝,耕牛拽不动...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