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老实但万人迷[快穿](229)
阳光透过高窗, 斜斜照在地砖上。
帆布鞋被擦得很干净。
系统调整摄像头, 除了这个相当明显的身体状况Bug, 同样引人在意的, 其实还有宋汝瓷的身高和头发。
不是成年人的身高, 头发也是黑色的, 理得很整齐, 身上的衣服稍微有些不合身, 肩线垂到了肩膀下面,袖口宽松过头, 但洗得很干净, 背上还有一个半旧的吉他包。
「是染发剂。」系统分析了下头发上附着的成分,「你小时候染过头发吗?」
宋汝瓷轻轻眨了下眼睛。
他其实也不太记得了。
按照惯例, 员工加入穿书局的时候,就会封存原世界的所有记忆。
而他在那时的病情已经很重,记忆本来就损失大半,除了在医院住院的大半年, 吃不完的药、扎不完的针,隔三差五就要被拉去抢救,又或者是发现隔壁的某张床搬空……几乎想不起别的什么事。
人在医院太久了是会慢慢忘记正常的生活的。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就像躺得久了,腿就会忘记怎么走路,在安静里待得久了,就会难以理解听见的声音。
广播里喊了三遍名字,坐在候诊区的黑头发少年才意识到是在叫自己,连忙站起身,握着吉他包的背带快步走进诊室。
「应该是时间点穿错了。」
系统扎进数据库研究半天,灰头土脸出来:「问题应该不大,提交错误记录了,总部72小时内就会处理。」
这不是任务,所以他们也并不能干涉这段时间线。
严格来说,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只不过是暂时待在这具身体上,看着这具身体经历的事、遇到的人、做出的选择,就像做一场记忆复现的梦。
……
好像也不错。
宋汝瓷有点想回忆起自己的过去,系统当然愿意帮忙,猫猫祟祟地在黑发少年版本的宿主身上扫描了半天,找到一张学生证,一张饭卡,一本日记。
日记上的字迹很清秀工整,里面夹着账单和收支记录,还有几张工资条和成绩单。
有了上个世界的解谜经验,信息不难拼凑。
「你是今年的大一新生。」系统边研究边给他汇报,「头发是为了不引人注目染黑的,现在是第一个学期的学期末,为了学费,你勤工俭学在一家酒吧打工驻唱……」
系统说到这就愣了下。
……这段剧情,好像听着有点眼熟。
很少离身的吉他包暂时被轻轻放在了诊室的角落。
他们被带进检查室,厚重的隔音门封锁住一切杂声,连高转椅转动时的吱嘎声也像是神秘消失了,耳机海绵压得耳廓有些疼。
听力检查是宋汝瓷做过很多次的内容。
被领进检查室的少年一只手扶着耳机,浅色的眼睛专注看着观察窗里的医生动作——静过头了,这样长的空白时间本身就不合理,他应当听见右耳的高频声音,然后按键记录。
但现在只剩下寂静,心跳砸着耳膜,吵过头了,呼吸干涩得像是跑了几公里的路。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点微弱的声音穿过心跳声。
苍白手指立刻按下面前的按键。
医生轻轻皱了下眉,又低头去调试仪器,似乎换了个波段。
刚提交确认,毫无防备炸开的嗡鸣声就扎进耳膜,他年抿紧了唇闭上眼睛,脸色变得苍白,冷汗顺着脸颊淌下来。
接下来的几次调整,声音或高或低、断断续续,偶尔又陷入绝对的寂静,让人忍不住怀疑之前的一切是真实还是幻觉。
耳鸣声逐渐加剧,开始像蝉鸣一样,后来就变成老式电视没有节目的频道混合着雪花点噪音的高频电流声。
“听见了吗?”
“这次呢?”
“掉得不是一般的严重……2000Hz以上几乎没反应了。”
“上次的听性脑干反应还没这么差。”
观察窗的另一头,医生口罩下的神情很严肃,皱着眉,边等打印结果边回头和同事讨论:“要转给神内吗?他们那边可能更擅长这个……”
搭在膝头的指尖有一点泛白。
医生拉开观察窗,敲了敲玻璃,把测试结果从窗口推过去,打手势提醒他摘下耳机:“最近耳鸣有加重吗?”
握着耳机的少年抿了抿唇,看着纸上的一连串红色叉号标记,慢慢点了点头。
“……你的状况必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放松心情。”医生的声音时断时续,像隔着晃动的水,“最近按时休息了吗?有没有熬夜和睡眠不足的情况?”
点头。
“营养跟得上吗,上次让你买的营养神经的补品有没有吃?”
迟疑,抿唇,摇头。
“你要是自己都不重视身体,这样胡搞乱来,病怎么可能有起色?”
医生的语气有些沉,把他带回诊室,在处方单上写了几行字:“你现在的情况只能调整用药,这几种药可能还有点效果,不过都是自费药,不在医保里……”
系统注意到,这个时候的宋汝瓷,原来就已经很习惯读唇语了。
“找时间去配个助听器吧。”
离开诊室的时候,医生抬头提醒,敲打键盘的声音先是在降噪耳机外很远的地方,和人声剥离开,诊室外乱哄哄的嘈杂在开门那一刻就潮水一样吞噬了所有能听清的内容。
吉他包的背带被慢慢捏紧。
系统趴在十六岁的宋汝瓷头顶,和二十三岁的宋汝瓷一起看那张处方单。
有人用力扒开他走过,重重撞了他们的肩膀一下,少年向后趔趄,护着吉他包,清瘦到看得出骨头形状的肩膀抵住墙壁。
医院里从来不缺火药桶,撞他的人大概也有满腔的揪心和烦心事,一脸的晦气,破口就骂:“让你躲开没听见吗,聋了?!”
十六岁的宋汝瓷轻声说:“抱歉。”
他捡起那张处方单,折起来,放进口袋,没去缴费窗口。
几种药的价格加起来要上万,都不在医保里,也并不能真保证什么效果……至于助听器,的确迟早要配。
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钱。
系统发现,十六岁的宋汝瓷原来还有些很可爱的小习惯,比如在没人注意的地方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轻声劝解自己、给自己打气:“早配了也不合适啊,听力会越来越差的。”
晚一点配,就能剩下一副的钱。
他在测试听力的时候太紧张,冷汗浸透了T恤,黏在背上很不舒服,离开医院的时候被风一吹,又冰得打了个激灵。
停在十字路口的少年脸上露出一点不安、一点忐忑,抿了抿泛白的嘴唇,还是握紧吉他包的带子,趁着绿灯,快步朝马路对面冲过去。
运气不错。
这次没有什么火急火燎砸喇叭的右转车。
他们沿着路边走了很远——大概有两三公里,路边有小吃摊的香气,花店门口堆满了鲜花,有几个趁着假期跑出来玩的初中生追逐飞跑,这次反应过来了,及时靠边让开。
十六岁的宋汝瓷认真表扬自己:“做得好。”
他赏罚分明,给自己放假,在路边坐了一会儿,什么也不想地发了五分钟的呆。
五分钟后手表就震响。
这是个挺重要的生活道具,还好不贵,在二手网站上折价很多。功能很齐全,能连手机震闹钟,能监控心率,还能记录步数和睡眠时间。
系统钻进手表里翻了翻数据,每天的步数都在两三万步,睡眠时间倒是短的很,甚至有连续一个星期都只有三、四个小时。
怪不得病情加重得会这么快。
「我在这个时候太年轻了,考虑得不周全。」宋汝瓷现在反思,其实不该这样,「应该保护好身体,这样省下的医药费,要比打工挣的钱多。」
系统有点着急,替他争辩:「哪有人能未卜先知的?」
再说年轻的时候不就是这样,总觉得只要努力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只要再压榨自己一点,再压榨一点。
多赚一点钱,多一些未来能够自由选择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