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咸鱼[快穿](145)
顾怀、黎砚青、白行简、沈敬安、沈允衡……
沈明烛吓了一跳,原本还迷蒙的双眼顿时睁开,他急忙坐起身,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诶,被子掉了,被子!”沈敬安连忙拿了一条毯子给沈明烛披上,嗔怪道:“动作这么急做什么?你发烧了,冷不冷?”
沈明烛受宠若惊:“谢谢……沈元帅。”
在场人同时愣了一下。
沈敬安颤颤巍巍,“明烛,你叫我什么?你怎么不叫我父亲了?”
沈明烛迟疑片刻,他抓着被子,小声解释:“您说,我不配当您的孩子,没资格叫您父亲,明烛不敢忘。”
其他人:“???”
所有人齐齐看向沈敬安,连沈允衡都不例外。
目光里三分惊讶八分谴责,多出来的那一分是他们满溢出来想要打人的怒火。
沈敬安:“???”
沈敬安好无辜,他怎么可能说这种话?他没资格当沈明烛的父亲还差不多。
但是明烛怎么会说谎呢?
难道是有人冒充他跟明烛瞎说?
沈明烛素来聪明,聪明人总是擅长察言观色,他显然也发现现场怪异的气氛,小心翼翼地问:“我是不是说错话了?对不起……”
“跟你没关系,乖,你生病了,先吃药。”顾怀笑眯眯地把沈敬安挤开,把药丸和水递到沈明烛手边。
小时候没被好好照料,这些年他们精心养着,明烛还是时不时会生病。
明烛不喜欢吃药,每次都要想办法逃掉,但这一次居然乖巧得很,接过药丸就吞了下去,就算眉头皱成一团,也没闹着说不吃。
过于乖巧,顾怀心软得不行,他温声道:“还困吗?要不要再睡一会儿?”
沈明烛没有睡意了,他摇了摇头,有些欲言又止。
白行简当即为他讨回公道:“明烛,别管沈敬安,他不要你我要,你跟我回家,当我家的孩子怎么样?”
“白行简!”沈敬安气得咆哮,第一次直呼他的姓名。
然而眼见沈明烛还是垂着头一幅怯怯的模样,白行简心猛地一跳。
他咽了口唾沫,心惊胆战:“我不会也对你说了些鬼话吧?我说了什么?”
沈明烛抬头看了他一眼,又迅速低下头,“您说,我心术不正,看我一眼,您都觉得……恶心。”
白行简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这下谁都看出来沈明烛不对劲了。
“医生,医生。”陈良翰往外跑,边跑边喊人:“你快来啊,明烛脑子烧坏了!”
这一句话把沈明烛吓得不行,他病中本就苍白的脸色更虚弱三分,掀开被子就要下床,近乎恳求道:“我没有,我的脑子没坏,我还能做研究,我现在……我现在就去实验室。”
他浑身没有力气,动作太急,差点摔倒。
顾怀赶紧拉着他:“没事吧?快躺好,研究什么时候都能做,你的身体最重要。”
沈明烛愣了一下。
医生被陈良翰拽了过来,吓得他还以为明烛出了什么事。见明烛好端端地坐在那里,他松了口气,整了整衣袖,上前给沈明烛做检查。
给沈明烛把完脉,医生把沈明烛的手塞回被子里,温声道:“还是有点烧,困不困?吃了药就再睡一会儿。”
沈明烛愣愣地点了点头。
医生很稳得住,面上看不出什么变化,只给了一个眼神示意其他人跟他出去。
一到门口,沈敬安就迫不及待:“医生,明烛到底怎么了?严重吗?”
医生叹了口气,“不出意外的话,是阿瑞斯芯片引起的后遗症——认知混乱。明烛最近发生什么事了吗?他应该是看了什么东西,把自己代入了。”
后遗症……
距离那场手术已经过了三年,手术虽然凶险,但沈明烛恢复得很好,这三年来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他们都快忘了还有后遗症这一说。
“那怎么办?”
“先找出造成明烛认知混乱的根源,然后先顺着他,过段时间明烛自己会想起来的,千万别刺激他,要不然可能会造成别的损伤。”
顾怀等人又听医生说了好几条注意事项,才重新进了房间。
明烛没睡,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眼睛却一瞬不移盯着门口的方向,神情有些仓皇。
沈敬安上一次见到明烛这个样子,还是他刚回沈家的时候。
沈敬安心疼极了,他揉了揉沈明烛的头发,极其轻柔地问:“明烛,可不可以把你的光脑给我们看看?”
沈明烛昨天吃晚饭的时候还是正常的,最有可能的就是用光脑看了什么东西。
沈明烛毫不犹豫把光脑解锁递给他们:“我没有和哈迪斯私下往来。”
“是是,我们没有怀疑你,就是有别的事情想确认。”怎么这里面还有哈迪斯的事?哈迪斯坟头的草都有一米高了。
其余人也围过来凑在光脑前面,看沈敬安打开沈明烛的浏览记录。
原以为找起来很难,结果刚打开,就看到了几个大字——《穿越之救赎万人嫌小可怜》。
顾怀:“???”
沈敬安:“???”
所有人:“???”
等看完后。
顾怀:“……”
沈敬安:“……”
所有人:“……”
白行简倒吸一口凉气,惊恐道:“这是什么东西?”
顾怀头一次失了涵养,气急败坏:“蓝国法律应该禁止这种文学作品存在!”
第117章
深紫色的闪电划破天空, 宫殿骤然亮了一瞬。
雷声轰鸣。
沈明烛睁开眼,忽然觉得不安,他皱了皱眉, [小五?]
系统对沈明烛何其了解,也顾不得多话,当即道:[宿主,我这就给你传输记忆。]
这次沈明烛是一个皇帝。
皇朝已至末期,异族的铁蹄踏破山河,民间起义力量层出不穷。
内忧与外患, 成了这个濒临腐朽的皇朝身上最沉重的两道枷锁,压得它摇摇欲坠。
这是中原大地第一次被异族撞开国门, 耽于享乐的先皇惊悸而死,还在襁褓里的原主被皇太后抱着坐上了皇位。
皇后是一代贤后, 成了太后, 同样能以微末之身扛起风雨飘摇的山河。
太后垂帘听政十二年,这十二年是大雍少有的政治清明,百姓难得有了喘息的机会。
异族被拒于国门之外, 虽然还是虎视眈眈, 但终究没能再进一步。
可惜皇朝沉疴难起, 皇太后呕心沥血苦苦煎熬了十二年,将一头青丝熬成满头白发。
熬得她单忧极瘁,性命也如丝发。
这是大雍最后的绝响,太后死后,皇朝急转直下,不过两年就耗尽了十二年间的积累。
年少的皇帝懵懂无知,宦官把持朝政,对内残害忠良, 铁血镇压四起的民愤,对外阿谀谄媚,伏低做小,当了异族的走狗。
但或许是有感于太后的恩德,朝中忠正之臣到底是咬着牙撑了下来,为大雍又续了五年命。
他们幻想着等到小皇帝懂事亲政的那一天。
小皇帝终究会慢慢长大,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得政务老练,会像太后一样……不,他或许会比太后还要出色。
然后他们终会看到河清海晏、山河收复、天下太平。
小皇帝已经十九岁了,还有半年就及冠,到那时,韩如海就再也没理由握着朝政不放。
因着这一点期望,还坚定站在皇室这方不肯为宦官驱使的大臣们都觉得日子有了盼头,连被打压、被排挤好像都没那么难捱了。
可惜世事无常,白云苍狗,期待本就是一种很无力的东西,最终他们也没能等到柳暗花明。
他们愿意搭上性命为小皇帝而战,可小皇帝看不上他们的忠诚。
太后薨逝的时候小皇帝才十二岁,所有人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