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114)

作者:十一行 时间:2024-06-02 09:59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越时空 布衣生活 科举

  这把竹扇还是因为对谢景行有利,他才开口让黄娘子特制出来,黄娘子这几月事情顺利,全有赖于谢景行,听了他的要求,当即一口同意,用了快两月时间,才总算制作出这一把竹扇,只为了自己收藏,他是不好为自己找黄娘子帮忙的。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注
  “这首诗也选得好,合了我那友人的性子,他该也是绝无不满意的。”祝世维念了诗,才把扇子合起来,念念不舍地放回盒子。
  此行目的已达成,自然无需多留,三人辞别林掌柜,离开了商行,只等着明日的诗会。


第080章
  第二日,谢定安和祝世维早就梳洗好,打理一新。知道谢景行累了几天,也没来扰他睡觉,只等着他睡到自然醒。
  谢景行睡了个整觉,不用早起的日子,真是太舒坦了,他赖了一会儿才起身。
  早在昨日午时刚过,谢定安就已退了福安客栈的房,昨晚离开商行后,是祝世维带着他们去的另一间客栈,倒是比福安客栈舒适不少,服务也勤,一听到里面传出起床声,小二就端了洗漱用具过来,还要伺候谢景行洗漱。
  谢景行笑着推辞了。
  看外间谢定安已不在,应该是习惯早起,去下面等他了,谢景行自己动手,少息间,全部打理完毕。
  祝世维和谢定安都在楼下大堂坐着,看他下楼,谢定安立即让人端了粥饭让谢景行吃,他则是去把行李收好放在马车上,牵了马去外面。
  谢景行随着祝世维上了马车,才有空问:“阿父也随我们同去吗?到时会不会觉得太无聊了?”他知道谢定安对这些诗词歌赋是一贯不感兴趣的。
  “无碍,我留在客栈也无事可做,到时若觉着无聊,只管待在车上睡觉就是,刚好车上有被子。”谢定安一甩马鞭,马就踢踢踏踏往前行了。
  祝世维也说:“诗会上会备着有专门的场所让随去的人员歇息,也能看见歌女、伶人的表演,不会无聊的。就是定安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也有旁人陪着说话。”
  谢景行这才放下心,他绝不愿家里人因他委屈自己。
  谢定安驾驭着马车出了这条街,车轮滚滚,一路略过街上或高兴、或平静、或焦急的行人,朝着县城门行去。
  诗会举办的地方,是在中兴县城西北的一座名为冯岳山的小山上,刚刚好就在回宁和镇的路上,等诗会结束,正好不用绕路,直接回去。
  一路上草木逢春,满眼的绿意里夹杂着嫣红,让谢景行直愣愣地盯着看,他很久没好好看这些赏心悦目的景了,只一心沉浸在圣贤书里。
  祝世维和谢定安却是看习惯了,没多在意,车辙一路碾过嫩草野花,到了冯岳山离山脚不远的一座别院。
  门口有侍从候着,祝世维将名帖从怀里拿出递过去。
  侍从接过一看,脸上的笑意更深,“祝先生,还请往里面走,先生正在花园里等着。”
  有一个领路的侍从过来,谢景行三人跟着他进了别院。
  别院里水榭华庭,红墙黑瓦,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坐落于空地上,阁间以廊桥相连,时而有假山奇石装扮其间。
  一股股细流沿着绿荫□□间流淌,滴落在花叶上的清泉晶莹剔透。
  顺着廊桥而过,又踏上一段曲径,眼前豁然,葳蕤草木绿意盎然,身着黄衣的侍从穿梭其间,为端坐于花园中央楼亭的客人送上瓜果花茶。
  还有伶人、歌女在一边弹琴献唱,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谢定安先停了脚步,花园东面有一处四方亭台,有些穿着粗棉衣的汉子坐在里面,应该就是随从之人待的地方。
  谢景行则跟着祝世维一直到了人群之中。
  坐于中间的是一位头须皆花白的慈和老人,见了他们,大声笑说:“终于来了,只等你们了。”
  祝世维领着谢景行坐在一旁空着的位置上,“倒是我们来迟,误了大家雅兴。”
  “不迟不迟,我们也才刚坐下。”那人看着他们,打趣道:“能请来祝先生做客,可不容易,就是再在多等些时间,也是应当的啊。”
  “你惯是会说笑,我可不敢让这许多人等我一人,来,我自罚一杯,大家见谅。”祝世维说完,端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
  他一喝酒,其他人也纷纷端上酒,一口饮尽,别看祝世维在谢景行他们面前没有架子,可在这里所有人中,他却是名望最高的。
  除他以外,这里可没任何一人能在殿试中夺得比传胪更高的名次,有的甚至连会试都没考过,更何况,祝世维为官时还是翰林清贵。
  虽已辞官归隐,可读书人却也看重才名,祝世维正正是这里才名远播那位,诗词文章无一不精。
  唯一比不上主人家陆寒松的,就是他只有谢景行一个弟子,陆寒松却是桃李满通州府。
  其他人哪敢只让他一人喝酒,纷纷陪同。
  祝世维放下酒杯,拿手指着谢景行,介绍说:“这是我关门弟子,名唤谢景行,随我读书已是一年有余,此次来参加县试,恰逢陆兄举办诗会,我就拉他过来见识见识。”
  谢景行站起身,对着在场诸人打了一个罗圈揖。
  陆寒松笑着看他,道:“不过才进学一年,就能作出一整套书,少年英才啊!”
  “作书?什么书?这么小个童子居然都能做书了?”席间一位中年客人惊讶地问,视线连连扫向谢景行。
  谢景行忙说:“不过是小子胡乱作成,当不得什么。”
  陆寒松却不乐意他自谦,他是拿了书在手里细看的,“哪里就是胡乱作成的?我看可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不等其他人细问,他又对祝世维说道:“我为什会请你将你这弟子一同带过来,就是因为我看上了他作出的这套《四书五经注解》。”
  其他人好奇心更甚,“到底是一套怎样的书,能让陆老先生这般看重?”
  陆寒松也不多说,只从身前的桌案上拿了几本书出来,递给了身旁人,“大家都翻翻这书,看我到底有没有糊弄大家。”
  书在众人手里轮了一圈,一共九本,或是一人拿着一本,也有两人聚在一处一起翻看的。
  谢景行心里有些忐忑,他还没见过他的复习笔记刊印成书是什么样的?也不知是不是和前世各大书店热卖的各科《衡水状元笔记》一样?
  祝世维倒是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旁,丝毫不担心书会有一丁点错处。
  等有人合上了书页,陆寒松才问:“大家觉得如何?”
  “不愧是祝先生的弟子,唉,与他一比,我名下那些学生真该掩面而泣了。”
  有那满头白丝的老书生也叹道:“这样的书居然是这么一个少年郎作出的,却如陆兄所言,少年英才啊!”
  “莫说我们名下的学生了,就是我们,在二十啷当年纪时,也不敢说能作出这么一本详尽准确,又毫无疏漏的经书注解,还有其中的断句、句读,哪样又是我们年轻时能想出来的。”
  “唉,从前总还觉得自己于读书一道上,也算是有些灵性,不过是时运不济,才未得中进士,现在一看,才知这世上真有天才、神童一说,与他一比,我真算得上是庸人了,难怪会试屡屡落第。”一个中年举人一脸落寞地说。
  谢景行又朝众人拱手,“各位先生谬赞,晚辈才疏学浅,不过是班门弄斧之作,多有不足,还望先生们不吝指教。”
  在场诸人纷纷笑出声:“祝先生,你这弟子收得好啊,不止有才,还这般知礼,在哪里找到的,我也去瞧瞧,看能不能捡个漏,到时也收个关门弟子。”
  祝世维笑而不语,这样的神童,他有生之年也只见了这么一个,哪里能这么轻易就遇到。
  不过也有人奇怪,问:“陆兄,缘何说是看上了这本书?这书确实编得不错,可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儒生,好似并无太大用处,倒是可以拿来给家里孩子启蒙用,怎么?陆兄家里什么时候又添丁了?”
  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友人,哪里看不出他是在说笑,嘴角都带上了揶揄,纷纷看向陆寒松。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