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321)

作者:十一行 时间:2024-06-02 09:59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越时空 布衣生活 科举

  安淮闻握了握她的手,“我知。”
  在安淮闻就要上马车前,顾绍嘉脸上有些游移不定,最后还是说道:“我感觉户部那个老狐狸现在对我们的态度似乎有些松动,若是今日大朝会事情未成,你再去试探一番,若他的态度真有变化,就私底下约个时间,我们同他谈谈。”说到此,顾绍嘉面上露出一个笑容,“底下的人寻来的山水画还没机会送出去呢。”
  其实不只是顾绍嘉有这个感觉,安淮闻与户部尚书同为一个品级,不论是朝会还是平日在衙时,共事的机会不少,他也感觉到户部尚书对他的态度有些转变,不过并不明显,若他不是当事人,根本感觉不到异样,安淮闻还当只是他的错觉,可现在顾绍嘉也如此说,安淮闻便不再怀疑。
  说不定那个老狐狸真有些变化,他今日可以去试探一番,听说过几日梅山净心寺会将寺中梅林开放,都知道户部尚书极爱梅花,倒是可以以此为借口邀他一聚。
  心中打定了主意,安淮闻心也定了下来,无论如何,为了还在金匾城坚守的屿哥儿和众百姓、军士,他也得让户部尚书那个老狐狸松口。
  =
  朝堂上的争论如何,谢景行是不知道的,他已经带着元宝出了内城。
  街道上人流涌动,做买卖的,闲逛的,吃早食的,烟火气满满,脚下的路面全是由青砖铺就而成,还用糯米灰浆混杂着灰泥将青砖缝也填满了,很是平坦,走着的感觉和踩在现代的水泥路面上也无甚区别,甚至因为是青砖,上面有着点点粗糙的纹路,脚落上去更不容易打滑。
  谢景行之前一直忙碌着红衣大炮的事情,没太注意京城百姓的生活,现在这么混在人群中,才发现京城百姓过得很是安乐闲适。
  见着的每个人面上几乎都带着笑,似乎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传说中泰安帝很是懦弱无用,可在太后和何怀仁的咄咄逼人下,除了边境,大炎朝其他地方,尤其是京城的百姓,日子过得还算顺遂,且并没有听见太多对泰安帝的怨言。
  这么看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泰安帝居然将大炎朝的政治治理得还算不错。
  转念一下,长公主可是泰安帝的人,想来长公主能一步步走到与何怀仁和太后比肩的地步,这后面绝对离不开泰安帝的支持。
  又穿过一条十字路口,谢景行离着会馆大街便只隔着他们脚下的这一条街了,这条街上主要都是些书肆和茶社,由于离着会馆大街近,就在会馆大街隔壁,来参加会试的举子,只要住在会馆大街,时常都会来这条街购买书籍,亦或是在那些大方心善的书肆中免费翻看阅读书籍,若是想歇脚,也可随便选一间茶楼,听着茶楼中的读书人谈诗论文。
  与谢景行还住在会馆大街时不同,那段时间他坐在马车中数次经过这条街,可那时会馆大街里的举人数量太少,此条街上书肆中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可现在却不一样,每间书肆中都有着不少身着不同举子衫的举人们,茶社中也是高朋满座,喧闹声不绝于耳。
  看来在谢景行闭关读书的时候,来参加会试的不少举子已经到了京城。
  就是不知道安平省的举子们是否也已经上京了,谢景行心中想着,步子也快了些,带着元宝往会馆大街走去。
  一路上来往的人可不少,有的似乎也是刚随商队一同过来,不少读书人身上都还背着行囊,在会馆大街上走走停停,似乎是在寻自己省份所在的会馆,倒是让宽敞的会馆大街上也显得有些拥挤。
  若是同之前来回工部那样乘着马车进来,怕是还会被堵上片刻,只不过这次他们是靠双脚,自然很是顺利地到达了安平会馆。
  熟悉的会馆大门出现在眼前时,谢景行不用问,也知道安平省的举子也已经上京了,应是才来不久。
  不少人还背着行囊呢,马管事在不同的院子来回走动,指导着举子们搬棉被和清扫屋子。
  马管事一个中年汉子,精神头还不错,忙碌中还稳着脾气,被举子们呼过来叫过去,也没露出厌烦之色,显得很有耐心。
  不过,在他注意到谢景行站在会馆大门往里头望时,就直接抛下了在身边寻他解答疑惑的举子,三两步走了过来,“谢公子,今日怎么有空来会馆了?”
  谢景行微笑打招呼,“马管事安好。”
  马管事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安好,安好。”
  谢景行在其他省的举人面前或许还不能刷脸,可安平省绝大多数举人,尤其是在今年八月份乡试考中举人,对谢景行那张脸可谓是记忆深刻。
  谢景行走进安平会馆大门后,与马管事只说了三两句话,就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不下于十人将目光转了过来,与谢景行对上目光后,相互间交流了一个友好的笑容。
  这些人中有些谢景行面熟,有些却是没什么印象的,不过在京城,大家同属于安平省的一员,都在异乡,相互之间自然心生亲近。
  不过谢景行来此是有目的的,并没与其他人多交流,直接问马管事:“不知萧兄此时可在会馆?”
  马管事听他问话,脸上表情一变,一拍额头,“看我这记性!”又急急对谢景行道:“谢公子且先等等。”
  不等谢景行回应,便脚步匆匆去了他所在的管事室,不多一会儿,拿了一封信出来。
  将信递给谢景行,马管事道:“今日一大早,安平省的举子们便由天下商行的商队送进了京城,有的曾来过安平会馆的举人熟悉路,叫了马车,辰时不到就到会馆了。有些脚程慢的,这时才到,我这一直忙忙碌碌的,反倒将萧公子给谢公子留的信给忘了。”
  谢景行接过信,疑惑道:“萧兄不在会馆?”
  马管事解释道:“昨日都还在,可今日萧公子家有位侍从跟着最早来会馆的一批举人一同到了会馆,说是萧公子的父亲早前来信托京中旧友为萧公子租下了一套院子,萧公子在他家侍从的劝说下收拾行李搬走了,只来得及为谢公子留下了这么一封信。”
  谢景行恍然,他们一行几位友人中,孟冠白家中豪富,可看萧南寻平日里的表现,家中显然也不是寻常百姓,对马管事所说他并不奇怪。
  谢景行没有立即将信展开,而是又问:“马管事可记得今日是否有一为名为寇准规的通州府举人来会馆?”
  马管事露出回想的表情,片刻,摇摇头,“并无。”
  看谢景行听到他的话后,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马管事笑道:“谢公子别看我就认识几个字,没能力考取功名,可这记名的能力却还算不错,今日确实没曾看过这样一个名字。”
  谢景行忙说:“自然是信任马管事的,只是我这位友人该要同其他举人一道来此,却不在会馆,我才有些疑惑。”
  想着寇准规绝不可能一人来京,定然是与孟冠白、丘逸晨和吕高轩一道的,不在此处,想来孟冠白几人应也都不在,谢景行有些失望,莫非是在路上耽搁了不成?
  当日谢景行急着赶来京城,并没有留下口信,不过就算如此,寇准规几人也该知道,来京城参加会试的举人,一般都会前来会馆,就如萧南寻。
  寇准规几人若想要找他,也只会来安平会馆,可现在谢景行换了地方,寇准规等人又不可能知道他现在何处,想了想,谢景行还是将寇准规和孟冠白等人的名讳和新家地址留给了马管事,烦马管事遇到人之后说一声。
  现下没寻到人,谢景行只能寄希望于寇准规几人会来会馆寻他了。
  一个人在家闭门造车,属实比不上同人相互讨论来得畅快,更何况,寇准规几位友人于学问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每每同他们一起讨论学问,谢景行都能收获良多。
  谢景行今日之所以会出门,就是因为独自读书许多日,感觉有些走入了死胡同,这两日都没有太大长进,这才生出出门寻人的心思,也能松松神,若是再与友人相谈几句,说不定就能打开思路,碰撞出不同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没想到寻了个空。
  不过也不是白跑一趟,看马管事忙碌,谢景行留下信息后就告辞离去,等出了会馆大街,谢景行就将手中信展开,信中字迹寥寥,只简单说了萧南寻已搬离了安平会馆,以及现在所在的地址。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