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123)

作者:十一行 时间:2024-06-02 09:59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越时空 布衣生活 科举

  可突然来了税收翻倍这一出,百姓们是叫苦连天,之前宁和镇有人曾提过的卖儿卖女的地方,主要就集中在卫庆省。
  好在天下商行开始收竹子了,卫庆省别的不多,竹倒是漫山遍野都长着有,虽然不一定都合天下商行的要求,多找找总能找出些来,由于山中情况复杂,多是几个村的村民联合在一起进山伐竹。
  可日子好不容易有了些盼头,没想到卫庆省高高在上的巡抚和布政使又张贴了告示,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晟王虽是为太后修建的庙宇,可到时也能为为天下百姓祈福,虽然现在已经凑足修建庙宇的银钱,可里面还缺佛像,太后和晟王一片诚心,百姓们也要为其多出些钱,以此为名义,又让卫庆省省百姓每人多交些税银。
  告示上虽没明说每人要交多少,可底下的官员都得了信,至少三两银子!
  卫庆省省可比安平省还要大了一倍,治下有十七个府,一百五十余县,一百好几十万人口。
  每人再多交三两银子税银,又是五百多万两银子。
  这不就是变相的人头税,甚至比人头税还高了数倍吗?
  “这是看天下商行为百姓提供了一条活路,百姓们手里有了几两碎银,就迫不及待想要收割上去。”袁书生不屑地说。
  卫庆省巡抚和布政使许是觉得天高皇帝远,只要将钱收了上去,到时给底下官员分一分,自己得大部分,再随便交些上去,只说是卫庆省省百姓为太后和圣王捐赠的,神不知鬼不觉,吃苦的不过是治下百姓而已。
  可他们没想到,卫庆省百姓虽从天下商行赚了些银子,可一家那么些人,每人交三两,又有几家负担得起,这是要逼死他们。
  在那些大人物眼中,治下百姓不过是些愚民,他们的命哪值得放在心上,谢景行心里如同堆上了一块儿大石,沉甸甸得慌。
  “那又是如何事发的?”
  袁姓书生手里折扇呼呼地摇,“有百姓不知如何躲过了各地巡查,上京去告了御状,朝野震惊,立即下派了英护侯世子作为钦差,下来查明此事。”
  “英护侯?”那不正是屿哥儿的父亲吗?那这世子不就是屿哥儿的大哥。
  谢景行心里一震,倾刻间,袁书生的话、屿哥儿突然离开宁和镇,还久久不归,在他心里连成了一条线。
  卫庆省百姓能上京告御状,定然有天下商行的参与,不然平民百姓要躲过卫庆省一手遮天的巡抚和布政使分布在各地的眼线,谈何容易。
  而这么恰巧的,钦差居然就是英护侯世子,要说与长公主一派没有关系,谁会相信。
  那边几人还在继续交谈。
  英护侯世子带着人去了卫庆省,费了多番功夫拿下了证据和脏银,已是人赃并获,只需将犯人运回京城受审即可。
  谁知在途经通州府时被刺客刺伤,只能留在通州府养好伤后再回京城。
  结果就这不到一月的功夫,通州府里就有人暗中送了一册账簿交给英护侯世子,上面清清楚楚地记明了通州府知府在税银上交过程中,拦截税银,威逼利诱底下官员篡改账簿,通州府上上下下一共贪墨了快二十万两银子。
  通州府有安平省最大的码头,以往安平省所有税银,都是集中在通州府后,再一起运往京城。
  今年也不例外,没想到通州府知府居然如此胆大包天,要知道整个安平省不过才收上去百万两税银,他一下就昧去了五分之一。


第088章
  “居然如此心黑?他也不怕哪日败露了?”耳边传来杨廷武惊讶的声音。
  那边袁姓书生几人看过来,没想到他们的谈话居然被这几人听到了,还大大咧咧问出声。
  谢景行一拱手,带着歉意说:“还望几位仁兄莫怪,我们是来书肆买书的,刚刚听见你们交谈,实在是惊怒交加,一不小心入了神。”
  丁子坤手里还抱着那一套《四书五经集注》,袁书生几人看向他们,没有说什么,哪位心中怀有正义的读书人听到此事,都会同仇敌忾。
  袁姓书生心里并不觉得他的话被旁人听见有什么关系,他们声音大,本就没有顾忌,不止谢景行,整个书店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见了几句。
  袁书生带着人走近,看着丁子坤怀里的书,“原来你们是来买谢神童的书的。”
  “谢神童?”黄、杨、丁异口同声地问。
  “你们不知道?”袁书生几人诧异地看着他们。
  黄、杨、丁齐齐摇头一脸莫名,只用眼角余光悄悄地瞄谢景行。
  “能在十三岁不到的年龄,作出这样一本出来,不是神童是什么?”袁书生不疾不徐地摇着扇子,“反正谢景行这位神童之名,因为这套书,整个通州府都快传遍了。”
  又是“神童”!难道大炎朝就没有其他称呼了吗?
  谢景行无奈扶额,连忙转移话题,“袁兄还请继续说说通州知府贪墨税银一事,大伙心里都好奇着。”
  不知何时,跟着围了过来的书肆其他客人纷纷点头。
  被整个书肆的人期盼地看着,袁书生也不怯场,声音甚至更高,大大方方地说:“为何这般胆大?全在于他是太后亲妹妹的小舅子。”
  “有太后做靠山,到时他再舍出部分银子打点,只需说安平省治下百姓没交全,到时谁又能奈何他?可他运气不好,偏偏撞在了英护侯世子手上。”
  “在得知有人秘密送了账簿到英护侯世子手里后,我们的前任知府大人,可是千方百计地阻拦世子上京,嘴里说得好听,想让世子养好伤再走,实为监禁世子,明里暗里不知派了多少人,想找到世子手里的账簿销毁,到时候没有证据,还不是任由他狡辩,到时谁能奈何得了他?”
  边上听着的人纷纷蹙眉,虽然刚刚已听袁书生说了知府已下狱,却仍然焦急后事发展,连声问:“后来呢?”
  袁书生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多亏世子棋高一着,使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他自己以身作饵牵制住知府的注意,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人手,暗地里早就将证据送往了京城英护侯手中,英护侯在朝堂之上将证据原原本本公之于众,这下就算是太后和晟王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徇私。”
  “之后,皇上立即下了旨给卫指挥使,让兵士们即刻将他和相关官员抓拿归案,押解进京。”
  围观众人纷纷拍手,像这等狂人恶官,就该斩了他的头,他们辛辛苦苦、节衣缩食省出来交上去的税银,居然被那群贪官贪了近五分之一。
  虽然他们也不乐意掏这钱出来,那些钱只是为了给太后修行宫和庙宇,好名晟王全得了,他们却什么好处都没有,别说什么可以为天下百姓祈福,我要祈福,怎么就非得要别人帮,天下这么多寺庙,我自己随便找一个进去不就行了,到时候还更真心诚意,也费不着那许多银钱。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都是大炎朝的百姓,上头下了旨,为了活命也只得遵从。
  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现在又险被贪官贪去这么多,明明他们如实上交,却还得背锅,到时上面若真认为是他们没有交足税银,明年又让他们补上可怎么办?
  听了袁书生声的讲述,在场众人可谓是对前任知府怨气满腹,当然对太后和晟王也是恶感连连,毕竟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幸亏还有世子。”
  “天外居士默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不就是这些人吗?”
  “这些人”可谓是指代明确,包括太后、晟王和前任知府以及卫庆省贪赃枉法的那批官员,甚至是京里太后一党。
  “虽然皇帝不顶事,可好歹对治下百姓没有任何损害,甚至拥护皇帝的大公主和英护侯还多有爱护百姓之举。”
  “我听说天下商行主事人和大公主有些关系,这次天下商行会在安平省等三个省地,到处售卖便宜陈粮,就是出于大公主的示意。”
  “唉,我也听说了。还有天下商行这次能为几个省地的百姓花钱花力,也都是大公主私下掏了钱。”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