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176)

作者:十一行 时间:2024-06-02 09:59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越时空 布衣生活 科举

  都察院左都御史也是前朝老臣,以顽固著称,却是个秉公执法的,既不偏向太后一党,也不偏向大公主一系,因为他在,长公主并没再派人插手。
  “刑部尚书无法,只能施以“拖”字诀,等待时机再寻方法,可没想到这期期刊一出,你那两篇新闻传遍大炎朝百姓之口,京城百姓也都是义愤填膺,都察院左御史不堪民怨,立即提审一众犯官,不出两日便作出判决,首犯从犯一律处以斩刑,罚没家产充入国库,犯官家眷,女子、哥儿罚为宫婢,男子流放。”
  因为大炎朝人口问题,大炎朝判罪时对女子和哥儿判决会轻一些,甚至家族中人犯罪,女子、哥儿乃是受牵连而获罪的情况,可以立即嫁人脱罪,罪不及出嫁子。
  若是不愿出嫁,多是罚为宫婢,后被罚往浣衣局等服役,待大赦或刑满可放规。
  “在天下所有百姓的期盼下,前几日通州府前知府和卫庆省总督、布政使才全部行刑,家眷也被流放戍边。”
  谢景行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如此贪官污吏,活该以死谢罪。
  至于他们的家属是否无辜?谢景行可不信那群犯官家属每日花用许多钱财,能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既然用了贪污的银子,付出代价也是合理。
  祝世维继续道:“若没有你那两篇新闻,说不定在刑部尚书和何大学士的运作之下,真能让他们被便宜放过,谁曾想只凭两篇新闻就能获得如此之大效果。”
  神色又变得严肃,“所以才会有那么一篇文章传出。”
  谢景行点点下巴,哂笑道:“我也不知会有如此效果呀,何故要冲着我来?”
  祝世维声音低沉道:“虽然他们都知此次事情是长公主所为,可天外居士却是握在长公主手上的那把刀,他们要动长公主可不只是一篇文章就能做到,但对付一个隐于天下商行之后的天外居士,在他们看来却并不费力。”
  “你看何大学士都没有亲自出手,只让他门下的冯修撰写了一篇文章。”祝世维脸色沉凝,显然不满将事情牵扯到了谢景行身上。
  谢景行看他气愤,笑道:“不用将我放在眼里,我就是一小人物,要动我还要大费周章,不显得他们跌份了?”
  祝世维被他逗乐,心里却缓缓想着:虽然是此事有长公主出手,可若是没有天外居士的那些华夏诗,甚至是天外居士那两篇文章,事情也不会如此顺利。
  天外居士可不是什么小人物,几乎可以说是以两篇新闻将通州府和卫庆省官场几乎换了一遍。
  被砍头的可都不是等闲之辈,不然长公主也不会先动他们。
  只说通州府前知府,虽然只是正四品,可却是太后亲妹妹的小舅子,还是礼部尚书的亲弟弟。
  卫庆省总督为从二品,封疆大吏,还是何大学士的弟子,右布政使也是明明白白的何大学士门生,左布政使孙宇义同何大学士明面上没有关系,可他却是吏部尚书的女婿,吏部尚书同昭勇将军是姻亲,昭勇将军又与何大学士有旧。
  孙宇义只不过是二甲进士出身,十来年时间就能升至从二品,吏部尚书没在其中出力是绝无可能的。
  不止如此,查案时还查出孙宇义在卫庆省任职时,前前后后往吏部送了不下十万两白银,这十万两银子是送给谁的,明眼人都知,可偏偏最后查出的居然只是个吏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一人可受不起十万两银子,又牵连出了吏部不少官员,其中也包括吏部考功司郎中。
  经此一役,吏部也可谓是大换血,可惜最后吏部尚书还是被保下了,只因御下不严罚了一年俸。
  不过,长公主本只想断掉何大学士手下几个人手,却没想到有如此大收获,现在吏部新上任的官员,在他们有所准备之下,几乎全换上了保皇党。
  这是自泰安帝登位二十年,他们第一次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想到此,祝世维突然道:“你可知通州府新任知府是谁?”
  既然能这样问,那新任知府定是自己认识的,而他迄今为止唯一见过的朝廷命官,就是,谢景行脑海里缓缓浮现出一个人影,“是高县令?”
  祝世维往后一靠,“正是,在清算吏部考功司郎中时,都察院在寻找查获的证据中发现曾有不少新科进士得罪吏部官员后,久居京城,也未取得一官半职,高县令便是其中一位,还是其中殿试时名次最高的一位,乃在二甲前列。”
  高县令在殿试后,没有取得一甲之名,只得了进士出身,未被直接派官,而是又经过了一轮考评,被授予了庶吉士身份,后进入散管学习三年,经考评为一等,本该被授予翰林官,却被吏部压下,足足在京城蹉跎了十几年。
  都察院上报朝廷之后,朝堂震动,最后大都由泰安帝直接派了官,高县令高青锋苦尽甘来,被任命为正四品通州府知府。
  知府任命本也不由吏部选举,而由皇帝钦定,有理有据,何大学士和其党羽找不到由头反驳,再加之此次案子牵连盛广,甚至已经被百姓所知,他们再多插手唯恐引火烧身,只能避过锋芒。
  接下来,吏部新任官员和通州府、卫庆省一应官员的任命很是顺利不少。
  不出所料,这两天高青锋就要来通州府就值了。
  唯独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何大学士的反击如此之快,还是以天外居士开刀。
  想到此,祝世维眼里又溢出了歉意。
  谢景行知道这歉意的由来,不过他真没放在心上,他本也不是注重声明之人。
  外院屿哥儿和双胞胎玩闹的声音传进书房,谢景行嘴角带笑,怎么一个两个都比他更在意?反倒显得他的态度不合常理。
  谢景行安慰道:“不过只是一时,现在会对天外居士口出恶言的,本就是立场不坚定之人,才会被别人三言两语挑动,如此轻易挑拨,自然也能被我们拉回来。”
  而且,谢景行觉得其中本就有浑水摸鱼之人。
  现在大炎朝朝堂,明显是何大学士和太后更占优势。
  一是晟王是天乾,而泰安帝乃是普通人,再者,泰安帝膝下无一子女,百姓间早已有传闻泰安帝或许于生育有碍。
  泰安帝十四岁登位,距今二十年,虽未立后,却也置有三宫六院,后院嫔妃不少,这么多年,却连一个宫妃怀孕的消息都未曾传出,连朝堂中原来偏向皇帝的官员现在都有部分慢慢倾向拥护晟王登位,或是奏请泰安帝立晟王为皇太弟。
  不过是因为晟王还未大婚,也还未得一儿半女,朝堂中还有不少人仍是保皇党。
  而有心科举进入朝堂的读书人,心思不纯,心里稍有些成算的,只是想要早早战队,以此博得进入晟王一党的机会,心思更深的,甚至还妄想博得个从龙之功。
  毕竟在许多人看来,膝下无子的泰安帝再怎么挣扎,长公主无论如何倾尽全力保下他的皇位,皇位早晚还是会落在晟王手里。
  想得也太过早了些。
  可谢景行却不愿,只凭他对晟王少有的了解,就能看出他是无才无德且好大喜功之人,要为这样一个人卖命,他宁愿弃笔从农。
  祝世维眉目稍展,看着长身玉立的谢景行,他这弟子真是哪里都好,才思敏捷又心志坚毅,就是年岁还小了些。
  等谢景行长成后进入朝堂,不知朝堂又是何等光景?
  他们这些做长辈的,总得为下一辈好好搏一搏。
  “行了,不用安慰我了,我懂,为师真是痴长这么多年岁,但总还是有些用处。”祝世维掀开眼皮,因为年纪大而稍显浑浊的眼中射出精光,“今次我来找你还有一事,第一期期刊已经发售,下月期刊其他内容也都挑选出来,现在只剩新闻。”
  他将手里的期刊翻到扉页,手指划过上面的一连串人名,“虽然人手足,可新闻大家都不会写,还是需要你一手操办,底下的编辑暂时还未学到新闻的精髓,需要你再带几次。”
  谢景行应道:“没问题。”
  说回期刊,谢景行想到此前他想到的学习报一事,立即说:“新闻先不忙。“
  祝世维一愣:“为何?”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