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77)

作者:十一行 时间:2024-06-02 09:59 标签:种田文 甜文 穿越时空 布衣生活 科举

  掌柜的走出柜台,从众多字帖里翻出了一本,“若要科举,必是要练馆阁体的,这个便是。”
  馆阁体谢景行没练过,幸亏他多问了一句。
  谢景行的字体大气又美观,可既然科举规定要用馆阁体,那他也只能从头练起。
  可别千辛万苦读书一朝,最后却因字体不符被罢取,到时候真是哭也没地方喊冤。
  最后谢景行花了六百多文才走出书肆。
  钱花的可真快!
  牛车被书肆的一个伙计照看着,谢景行两人取回牛车,今日进镇上的目的已全部完成,该回家了。
  街上人来人往,牛车的速度快不起来,谢景行坐在牛车上看着周围熙攘的人群,路过天下商行后门那条街时,不经意间对上了一双清澈圆润的双眸。
  那双眼本来还失望的微垂着,见到谢景行后,圆圆的猫眼瞪得更大,从失落到惊喜不过一瞬。
  屿哥儿甩开身后的徐护卫,向着谢景行跑来。
  屿哥儿本来准备今日一早就去祝世维家中等着谢景行到来,可黄娘子告诉他,拜师这种大事,不便有外人在场。
  听黄娘子这样说,屿哥儿只能乖乖待在家中,派了侍从在门外守着,等谢景行出门时,他再跟谢景行贺喜。
  可谢景行在祝府待的时间太长,屿哥儿一遍又一遍地问,催得侍从也开始着急,看见谢景行两人从旁边祝府大门出来,都没叫住他们,先跑进去告知屿哥儿。
  等屿哥儿出来,早已不见人影。
  屿哥儿亟亟追出来,本以为谢景行没走多远,可一直找到天下商行这边也没见着人。
  谢景行跳下牛车,屿哥儿刚好气喘吁吁地停在他面前。
  还不等谢景行反应过来,屿哥儿就将手上的东西到了他手里。
  谢景行垂眼一看,居然是一个牛角扳指。
  谢景行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好端端的,屿哥儿送他扳指作甚?
  看谢景行拿着扳指翻来覆去地看,一脸疑惑,屿哥儿才反应过来,他见到谢哥哥太高兴了,都没来得及说他为什么给他东西,后面的许护卫这时也过来了,屿哥儿立即从他手里接过了一副弓箭。
  弓装在暗红色的弓囊里,只露出了一点弓梢,看着带点清淡红棕色,不知是什么材质的木头制成的。
  另有一个同样暗红色的箭囊,里面有二十支箭,木质末端有雕羽。
  将弓箭递给谢景行,屿哥儿笑意吟吟,“谢哥哥,这是送你的礼物,庆贺你成功拜师。”
  谢景行拿着弓箭惊讶地瞧屿哥儿,倒不是因为屿哥儿送礼给他,而是屿哥儿一个柔柔弱弱的小哥儿,居然送他一副武人常用的弓箭,这难免有点出乎他意料。
  “怎么送给我这个?”
  屿哥儿出身于名门贵族,耳濡目染之下,自然知道就算是读书人也得习“射”艺,可不真如大众所知的那样,读书人都是些文弱书生。
  寒门读书人确实大都文弱,可那是因为在进入正规书院前没机会、没途径学习“射”和“御”,等入了书院才能修习,可已经远远落后于小小年纪就会被家中长辈教习的同龄富贵子弟,“射”是一种公卿大夫必须习得的技艺,在读书人的聚会上常常会作为一种礼节被展示,若是不会,难免会被取笑。
  屿哥儿的二哥更是喜欢舞刀弄剑,他体力不足,家里担心他受伤,他二哥就悄悄教了他射箭。
  可家里的事情哪里瞒得住父母,尤其是将屿哥儿看得跟眼珠子一样的长公主。
  屿哥儿本以为会被阻止,再不允许碰箭,没想到安淮闻却说习箭本就是读书人必须的,还给屿哥儿专门做了一副更适合他的弓箭,大哥和阿娘也为他寻了一些好使的弓箭等他以后用。
  送谢景行的这副弓箭就是从他的收藏里面挑出来的。
  听完屿哥儿的解释,谢景行总算是弄明白,但还是诧异地看了好几眼屿哥儿,他以前只知屿哥儿乖巧可爱,没想到居然还会射箭。
  谢景行现在的身高已经比屿哥儿高了一个头不止,他摸了摸面前抬头看着他的屿哥儿的脑袋,说:“谢谢,我回去后会好好练习的。”
  屿哥儿笑意更深,“到时候我们可以比试比试,我肯定不会输给谢哥哥的。”
  谢景行被他感染,心情畅快,脸上染上了一丝兴致,“好。”
  石天生随他猎户父亲学过射箭,他回去后要好好向他请教一番,到时候就算输,也不能落后太多,不然面前的屿哥儿鼻子不得翘到天上去。
  辞别依依不舍的屿哥儿,谢景行两人真正踏上了回家的路。
  有牛车确实方便许多,带着这许多东西,两人也在日头当顶时,到了家。
  厨房里飘来了饭菜的香味,周家男人坐在堂屋里等谢景行拜师的结果,虽然谢景行说了祝世维已经决定收他为徒,可事有意外,家里长辈还是提着一颗心,生怕横生枝节。
  谢定安把牛车停好,谢景行跳下来,不等谢定安帮忙,自己将今日买下的东西抱进了怀里。
  弓箭也被他夹在臂弯。
  两家人自听见牛车的声音,就到了院子里,目光紧紧盯着他们。
  看谢景行满怀的东西,众人不用他说,就知道该是成了,纷纷露出欣喜的笑容。
  周宁也放下了心,他是担心读书辛苦,可他更不愿谢景行失望。
  谢景行把东西放回了屋,才随家人一起进了堂屋坐下。
  谢景君和谢若在小床上睡得香甜,屋里人说说笑笑,也没被动静吵醒。
  周广德满脸慈祥地看着谢景行坐在火炉旁边,“以后我们景行也是读书人了。”
  陈孝珍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往后我们谢家、周家可也算得上那...那什么耕读之家了。”她以前曾听别人说起过,这时想了起来,难掩话语中的骄傲。
  边上几人都点头。
  周广德听见“耕读之家”几个字,叹了口气,确实,若是谁家有着这几个字支撑,脊梁都挺拔些,“景行,你也知道周家村的情况,在周围村子里,周家村为什么被不少人看低,有我们是山民搬下来的原因,可也跟周家村没一个读书科举的人有关,大炎朝重文,可周家村偏僻穷困,能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都殊为不易,能得一个功名之身的更是没有。”
  周广德脸上浮现了一些自嘲,“对岸三方村都有几个童生,虽然都不小年纪,想再考秀才兴许不成,可光是童生在这山间农家已经很是了不得,人人见到他们,皆要让三分。”
  又紧紧盯着谢景行,“景行,你若是有一份天赋,真能得中微薄功名,别说谢家、周家,就是整个周家村也能得到好处。”
  谢景行本就是冲着科举及第,踏进官场去的,此时也不觉周广德给了他多余压力,可他还是端正了态度,“我会努力的。”
  谢家总共三间正房,谢定安、周宁一间,谢景行一间,剩下的一间专门拿来放粮食,再没有多余的房间能腾出来作书房,谢景行只能在自己房间里学习。
  好在他房间里有一扇大窗户,光线充足,倒也不用点着油灯或蜡烛看书,只不过谢景行房间里只有一个矮桌,无论是读书还是练字都不适用。
  这样的话,谢景行就还需要一张尺寸合适的长桌。
  也不知道周家村有没有人家可以现做桌子,得根据谢景行身高量身定做,周家人肯定更了解周家村情况,谢景行当即问了周广德。
  周广德思索了下,回道:“周家村是有两家会做木匠活的,但不精通,可在农家也算得用,你要用来读书、练字,还是要用好点的,最起码抛光要做得好,这样的话,只有去村长家问问,村长二儿子方大材好歹在镇上木器行当过几年学徒,手艺要好不少。”
  谢景行点头,他只和方大礼打过交道,仅限于见过几次面,村长另外两个儿子他都对不上号。
  饭后,谢定安带着谢景行去了村长家。
  村长家在周家村中心,小舟山下的一处凹进去的一处平地,除了村长家,这里周围还有十几户人家。
  谢景行面前的是一个半是青砖半是泥砖围着的院墙,院门大开,走进去就见到村长正在院子里抽着旱烟,微眯着眼睛,边晒太阳边消食。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